一件明万历青花瓷器的鉴定实例
发布时间 2014-07-14 浏览 51373 次
胎,在烧制时便发生胎釉结合不佳的情况。器物口沿由于流釉关系,缩釉的现象便很明显,就像这个大碗,口沿有如虫咬,满是斑斑驳驳的小窟窿,在陶瓷界称其为蟑螂咬口,这是明末清初过渡时期的瓷器常出现的缺陷。无怪乎万历末期及清初,制瓷工匠总喜欢在器物口沿上一层褐色铁质的护胎釉,以防釉浆脱落。

  圈足方面,明末的修胎流为草率,除了足外壁有层层垂直的刮痕,底足内常有明显的以竹刀修胎留下的辐射状跳刀痕,而且圈足与碗壁交接处,不论里外,都可以看到似蟑螂咬过的小洞洞。圈足露胎处有第二次氧化的火石红斑,这都是明末器物圈足的“注册商标”。

鉴定步骤四:

青花料的比例

  明末从嘉靖始,便从西域运来回青料,再配以江西的石子青,作为青花的色料。回青料的比例若稍高,则青花便呈色鲜艳幽箐;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蓝。由于回青价昂,所以到了万历末至天启时,多用石子青描绘纹饰。这件大碗的青花明亮活泼,可见是万历初的器物。

鉴定步骤五:

单线平涂与分水法

  明中期特别是正德到嘉靖以后,瓷器上纹饰的描绘手法由勾勒渲染转向单线平涂,即把纹饰的轮廊用线条绘出,再填上青花色,因此常有上色超出轮廓用线的情况。到了万历时,描绘的技巧更上一层楼,工匠们在单线平涂的基础上,掌握了分水法的技术,用青花色更形象、更具层次地把人物、花草写得栩栩如生,其中应用了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的手法,把单一的青花色,也画出多层色阶,深浅有致,纹理娇翠欲滴。

  用分水绘就的各种皴法,到了清代康熙时更是发扬光大,使得青花瓷更加载誉海内外,为古董界人士多年来珍而藏之、争相竞购的品种。这种分水法,在这个大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的衣服涂色一笔而就,挥洒而成“一条衣”,其中绉摺纷陈,衣袂飘扬,达到人物写意画的最高境界;而梅花边饰就显然带了单线平涂的余韵,表现出万历瓷器从明中过渡到明末的画风。

鉴定步骤六:

图案故事的考证

  这个大碗外壁画着八仙,这是明末民间最为流行的神仙纹饰,加上碗心的寿星仙翁乘鹤图,透出很浓烈的道家精神。万历前的嘉靖皇帝,对道学很入迷,整日炼丹求寿,不理政事。碗壁布满密密麻麻的寿字,就表现了皇帝这种长生不老的欲望。嘉靖皇帝的喜好,由隆庆传至万历,还是得到很大的承袭。因此此碗乍看时接近嘉靖风格,若不是口沿的蟑螂咬口及底足的跳刀痕,还真看不出端倪。

  至于传说中的八仙,起初的成员并不确定,先后见于唐宋笔记、野史与宋元民间。由于宗教、政治、民间信仰的宣传,戏剧与绘画的演泽,逐渐形成了一个“神仙班子”:除了汉钟离、吕洞宾等我们熟悉的仙人之外,何仙姑是最后加入的一员;但之前反而是徐仙翁、东方朔先享其位。这种情形一直到嘉靖时吴元泰的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出现后,才确定了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的八仙组合。

  但是这八仙的定位,在民窑中并没有把何仙姑算进去,取而代之以东方朔或其他神仙。我想这也许是万历在位的前15年里,由于张居正宰相匡政,对万历管制甚严,特别是女色方面,同时因重男轻女的关系,在这个万历碗器上,我们找不到何仙姑,反而看到那一位梳着双髻的东方朔先生。

  以上的核对与鉴定,是进一步说明这件碗是万历制造的器物。因为在接下来的清初至今,我们看到的是来自广州增城的何仙姑拈花微笑,而那个偷桃的东方朔,只好留在万历的回忆里了。

鉴定步骤七:对比

来自窑址的一块碎片

  这几年,中国内陆很流行收集古瓷碎片,作为鉴定入门的学习;同时,这些古瓷碎片还可以卖钱,价码逐日升高。这些来自窑址的碎片,由于胎部横切面暴露,若附有底足,都足以成为研究与比较的好材料,提高鉴定水平,也是判断一件瓷器年份的最佳旁证。一位朋友最近到南京花了一笔钱,买了十来片明代青花碎片,其中一块带圈足的大碗碎片,正好在各方面吻合了这个青花八仙大碗的特征。该碎片正面中心也是画了乘鹤仙翁,足底的跳刀痕、接口处的小窟窿、露胎的削刀痕及火石红斑,几乎与这个大碗同出一窑,而该碎片标明是明末窑址出土,有力地证明了这个青花八仙大碗的万历身份。

鉴定步骤八:

与日本仿品的对比

  日本举世闻名的有田系(Arita)瓷器,在17世纪初崭露头角。明清两朝更替时的战乱,使中国的陶瓷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外销瓷生产也一度中断,迫使欧洲的陶瓷商转向日本订制瓷器,这样一个天赐良机,客观地刺激了有田瓷的发展。

  有田瓷器中,有大量是对中国明清时代青花瓷器、五彩瓷器的仿造,有些瓷商更寻求造假牟利之道,仿造的万历五彩、青花瓷器经商人带来中国,定制古色古香的锦盒,再饰之以中国式的包装,鱼目混珠,假冒中国瓷,赚取暴利。

  由于存心模仿,所以这些日本器物也出现了许多“大明成化”、“大明嘉靖”和“大明万历”的手书纪年款,也有“富贵长春”、“万福攸同”之类明末常见的吉祥款。

  我认识的一位收藏家,刚好就收了一个这样的有田大碗,其大小、青花图纹与这件万历大碗几乎雷同,笔笔仿到底;但是青花色调却是典型的有田釉下钴蓝(日本人称为“古染付”),而人物画工也显得拙劣刻板。这个17世纪日本青花碗的出现,却更进一步证明这件八仙碗是在万历时烧制的。

鉴定步骤九:

款识的书法特征

  明末万历民窑器的底足,喜欢随意书上“大明成化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的款识,而这个万历八仙碗底的“大明宣德年制”的写法熟稔自如,勾画转折皆老辣有劲,非一般仿品的稚劣笔法可比。这正是典型明代民窑款识书法的恣肆流畅之风,可作为鉴定要点;而这件八仙碗所以是万历所产,最终就让这款识特征作一定论吧。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