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传说中的八仙,起初的成员并不确定,先后见于唐宋笔记、野史与宋元民间。由于宗教、政治、民间信仰的宣传,戏剧与绘画的演泽,逐渐形成了一个“神仙班子”:除了汉钟离、吕洞宾等我们熟悉的仙人之外,何仙姑是最后加入的一员;但之前反而是徐仙翁、东方朔先享其位。这种情形一直到嘉靖时吴元泰的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出现后,才确定了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的八仙组合。
但是这八仙的定位,在民窑中并没有把何仙姑算进去,取而代之以东方朔或其他神仙。我想这也许是万历在位的前15年里,由于张居正宰相匡政,对万历管制甚严,特别是女色方面,同时因重男轻女的关系,在这个万历碗器上,我们找不到何仙姑,反而看到那一位梳着双髻的东方朔先生。
以上的核对与鉴定,是进一步说明这件碗是万历制造的器物。因为在接下来的清初至今,我们看到的是来自广州增城的何仙姑拈花微笑,而那个偷桃的东方朔,只好留在万历的回忆里了。
鉴定步骤七:对比
来自窑址的一块碎片
这几年,中国内陆很流行收集古瓷碎片,作为鉴定入门的学习;同时,这些古瓷碎片还可以卖钱,价码逐日升高。这些来自窑址的碎片,由于胎部横切面暴露,若附有底足,都足以成为研究与比较的好材料,提高鉴定水平,也是判断一件瓷器年份的最佳旁证。一位朋友最近到南京花了一笔钱,买了十来片明代青花碎片,其中一块带圈足的大碗碎片,正好在各方面吻合了这个青花八仙大碗的特征。该碎片正面中心也是画了乘鹤仙翁,足底的跳刀痕、接口处的小窟窿、露胎的削刀痕及火石红斑,几乎与这个大碗同出一窑,而该碎片标明是明末窑址出土,有力地证明了这个青花八仙大碗的万历身份。
鉴定步骤八:
与日本仿品的对比
日本举世闻名的有田系(Arita)瓷器,在17世纪初崭露头角。明清两朝更替时的战乱,使中国的陶瓷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外销瓷生产也一度中断,迫使欧洲的陶瓷商转向日本订制瓷器,这样一个天赐良机,客观地刺激了有田瓷的发展。
有田瓷器中,有大量是对中国明清时代青花瓷器、五彩瓷器的仿造,有些瓷商更寻求造假牟利之道,仿造的万历五彩、青花瓷器经商人带来中国,定制古色古香的锦盒,再饰之以中国式的包装,鱼目混珠,假冒中国瓷,赚取暴利。
由于存心模仿,所以这些日本器物也出现了许多“大明成化”、“大明嘉靖”和“大明万历”的手书纪年款,也有“富贵长春”、“万福攸同”之类明末常见的吉祥款。
我认识的一位收藏家,刚好就收了一个这样的有田大碗,其大小、青花图纹与这件万历大碗几乎雷同,笔笔仿到底;但是青花色调却是典型的有田釉下钴蓝(日本人称为“古染付”),而人物画工也显得拙劣刻板。这个17世纪日本青花碗的出现,却更进一步证明这件八仙碗是在万历时烧制的。
鉴定步骤九:
款识的书法特征
明末万历民窑器的底足,喜欢随意书上“大明成化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的款识,而这个万历八仙碗底的“大明宣德年制”的写法熟稔自如,勾画转折皆老辣有劲,非一般仿品的稚劣笔法可比。这正是典型明代民窑款识书法的恣肆流畅之风,可作为鉴定要点;而这件八仙碗所以是万历所产,最终就让这款识特征作一定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