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陶瓷史:浓缩的中国民俗文化百科全书
发布时间 2014-07-14 浏览 50606 次
地提高了石湾陶器制造水平与艺术水准。因此,则“石湾集宋代各名窑之大成”,定、汝、官、哥、钧诸名窑产品被石湾模仿得惟妙惟肖,八大瓷系的造型与釉色之美以及装饰手段也全被石湾消化吸收,从而成为南国"善仿"为特色的名窑,特别是以广钧、泥钧而名闻天下。

自明代起,石湾打破了过去单一日用陶瓷出口的状况。艺术陶塑、建筑园林陶瓷、手工业用陶器等也

不断输出国外,尤其是园林建筑陶瓷,很受东南亚人民的欢迎。至今在东南亚各地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庙宇寺院屋檐瓦脊上,完整保留有石湾制造的瓦脊就有近百条之多,建筑饰品还是无法统计。

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石湾陶瓷的萧条期。由于国力不振,加以战争的破坏,石湾陶瓷窑锐减,技工星散。1949年石湾经营陶业的只有300户,从业人员2800人。

1949年后,石湾陶瓷得以复苏。首先是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其次是革新产品,扩大生产,进行了技术革命。石湾陶瓷的腾飞是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开始的。近10多年来,石湾陶瓷有国营的陶瓷工贸集团公司,有区镇办的陶瓷工厂,还有个体办的陶瓷企业。体制改革,产品开发,技术引进,流程改造,石湾陶瓷开创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局面,进入了自明、清鼎盛时期之后的新腾飞的时期,成为佛山工业的重要支柱。石湾已成为全国主要的陶瓷综合生产基地,墙地砖产量占全国的1/3还要多。

明代以后,石湾陶瓷的种类和题材则渐趋广泛,渔、樵、耕、读、牧、奕、饮、琴、游、戏乃至拍蚊、搔痒、挖耳等等百姓日常劳动、生活情景,各类花鸟虫鱼、野兽家畜与菜蔬瓜果等百姓熟悉的事物,以及达摩罗汉、观音、寿星、济公、八仙、钟馗、关公等等百姓熟悉与喜爱的神仙人物与历史人物,都在石湾陶塑艺术中得到真实生动的表现,褒忠贬奸、扶正嫉邪、祈福求安、尊老爱幼等等百姓的道德观念与社会态度在石湾陶塑艺术中得到传神的体现。

例如清代末年就出现过以欧洲侵略者的形象作为外部造型的尿壶,以表达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社会思潮。因此有人称石湾陶塑题材“堪称为一部浓缩的中国民俗文化百科全书”。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