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郑州,近年,国内大多数茶叶批发市场的建立采用的都是典型的商业地产的做法——拥有资本的市场运营者通常先开发一个区域,注入茶城的概念,接下来就是招商,仅此而已。在这种情况下,茶商要想摆脱困境,一方面需要诚信经营、树立品牌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能对茶叶批发市场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及同质化竞争。
转型升级
尽管茶城已经成了张霞们出不去的城,但是手握重金的投资者依然有着强烈的“造城”热情。作为河南省茶叶协会的秘书长,李军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投资者,但他都晓之以理地把他们劝了回去。
李军并不反对投资者投建茶城,主要是他没有看到投资者有新的创意。自2003年郑州出现第一家茶叶批发市场之后,10多年间,郑州的茶叶批发市场共经历了两个代际。第一代,基础设施普遍简陋,以单纯的茶叶批发为目的;第二代,在茶以礼品路线为主的背景下,商家比较注重装修,加入了一定的文化元素。
正在建设的郑州市东风路茶文化广场是李军比较欣赏的新一代茶叶市场。据其董事长韩跃军介绍,他所建的不是传统的茶城,而是通过挖掘茶的附加值,融合茶文化与大自然,连通茶与道、茶与商、茶与餐,营造一个整合式的体验空间。在这里,商户不用多花一分钱,就有一个宽敞、别致的体验空间;不用请厨师、服务员,就可以做一个有高品质的茶餐厅。简单地说,它更像一个生态的茶舍集中地。
“现在经营茶城已经到了做产业链的时候,从茶叶到生活方式,茶城不能只卖茶叶,也要把茶文化带进来。一个好的茶叶市场,既是交易平台,也是传播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平台。没有文化的茶叶,只是一片树叶。”李军评价说。
而另一种新的售茶渠道也引起了李军的注意,那就是电商。
他称,传统茶叶批发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最快反映市场动态的信息集散地,也是茶叶流通渠道的最大核心地,并且具有流通费用低、效率高的特点。但对于茶商来说,茶叶批发市场和商家越来越多,摊薄了经营的利润,随着市场租金的提高,茶叶批发市场商户已处于一个微利经营的时代。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市场在茶叶流通渠道里的比例越来越大,传统茶叶市场的功能正在逐步退化。
淘宝网提供的数据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2011年茶叶品类在淘宝网的销售额为20亿元,2012年则达到了34.16亿元,而这个数字在2008年仅为2000多万元。
正如其他产业的传统企业一样,“触电”也给了传统茶商极大的想象空间。但是,他们同样有很多迈不过去的坎。张霞就向记者诉苦道,现在的店铺本身就不盈利,很难再有资金建立网上店铺,即便有资金建立网上店铺,但不懂网店推广技术,也不擅于网络促销,一段时间后网店也会与实体店铺一样成为鸡肋。
张霞所处的困境和内心的苦涩或许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她及众多的传统茶商们如何转型升级走出市场的围城,让茶成为真正的“国饮”,还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