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青花仿品史约有20余年
我国陶瓷历史悠久,不同时代的陶瓷器有不同的特征,无论在造型、花纹、胎釉、款识以及制作工艺方面都存在一个由早到晚的演变过程,这是鉴别古陶瓷的基础。其次,要掌握古陶瓷中仿品的历史发展状况。仿品是陶瓷发展史中一种特殊产品,就是后代有意模仿前代的作品,也可以叫做仿古瓷。
仿古瓷的出现年代,大约是在元代末期,据明初文献记载,元末已有仿宋窑的器物。明代仿古瓷开始增多,并且有官仿和民仿之分。明代早期至中期多为官仿,以仿宋代五大名窑的釉色为主。明代晚期出现民窑的仿品,此时除仿宋代五大名窑外,还仿前朝的名品,如永乐、宣德的青花,成化的斗彩等,并已形成时代风尚。到了清代康、雍、乾时期,制作仿古瓷达到高潮,主要是官仿,包括仿五大名窑,仿明朝各代青花,仿明成化斗彩等。清代晚期光绪时期在陶瓷发展史上属于“回光返照”期,除具有本朝特色的产品以外,还出现许多酷似康熙时期的瓷器。如仿康熙的青花、素三彩、豇豆红等。到了民国早期也就是本世纪初,景德镇瓷业复兴阶段,制作仿古瓷又出现高潮。此时仿古瓷较为复杂,凡陶瓷史中有的名品都进行仿制,仿品中有的精细轻薄,富有民国早期的特点,并大量投入国内市场。但是,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仿品中都没有发现仿制的元青花瓷器。上世纪70到90年代以来,可以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制作仿古瓷的高潮。现代仿古瓷更是无所不仿,此时元代青花、元代卵白釉、蓝釉以及釉里红等已经有了仿制品。就国内来说,元青花的仿品出现至今有20余年,也就是说在鉴定元青花时,不是真品就是现代仿制品,不可能是明代或清代仿制品。
四、现代仿制的元青花瓷器
现代仿制的元青花,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精美的“高仿瓷”,一类为粗劣的制品。前者制作技术高超,凡元青花所具备的特点,在仿制品上都能表现,达到乱真的程度。后者为一般的制作,不能乱真。下面分别介绍。“高仿”瓷,早在本世纪80年代初已仿制成功。景德镇陶瓷馆的陈孟龙、李会中二位先生曾介绍说:元青花瓷的复制技术是由景德镇陶瓷馆和东风瓷厂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采用传统手工工艺,按照原物大小、器胎的厚薄、形体的变化、纹饰的形象和画法、装饰的处理以及青花瓷的釉色和彩色等方面进行复制。参与复制的工作人员在复制前对原物进行认真的研究,并充分掌握原物的特点,采取传统手工工艺的同时,并结合运用现代工艺条件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力求艺术风格上与原物达到一致。当时的复制品大件有瓶、罐、盘,小件有高足杯、碗、花觚、香炉、小罐、折腰碗、高足洗等。这批复制品,经过多位专家评定,认为复制品保持了原物的时代风格和艺术特色,制作精良。
这批80年代的仿古瓷是许多专业工作者在探讨古陶瓷的科学技术和艺术风格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再现了600年前元代的青花艺术;但是从鉴定上严格的说,则精美有余,古朴豪放不足。今天文物市场活跃,要警惕有人将这批仿古瓷重新投入市场,以假乱真。另一种高仿瓷是近几年来的新作。近些年来,景德镇私营窑厂林立,只要历史上景德镇出现过的品种,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他们几乎都仿。据说有投资商和私营窑厂注入大量资金秘密仿制,作品惟妙惟肖。这种秘密制作的仿古瓷还要经过挑选,将最好的、与原物最接近的器物留下,其余打碎。这种仿古瓷多为稀少的名贵传世品。但窑工发现仿古瓷有利可图,背着老板不全部打碎,保留几件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民间有时也出现高档仿古瓷的重复品。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鉴定时要提高警惕,遇到精美的元青花一定要慎重对待,除了请专家鉴定,广泛听取意见,同时还可以参考科学仪器的测定结果,看看放射性元素的情况,进行研究。
另一类现代仿制的元青花为粗劣制品。稍有元瓷知识的人一看就能认出是赝品。但是近几年来发现这类假制品,也被不少缺乏文物知识的人当作真品收藏。这类制品多为大器,如大盘、大罐、大梅瓶、象耳瓶等。现收藏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的元青花凤式壶,为原元大都遗址出土,此壶虽有伤处修复,但小巧精美。笔者曾见到有高40厘米的此壶仿品,收藏者不明真相,当作珍品收藏。这些新品胎体都很厚重,地釉颜色不一,釉面显得油亮又很坚实,绘画的花纹水平很低,都是照搬原图,笔线笨拙。
另外,笔者近几年来在国内外考察与访问中,发现现代仿制品很复杂。以青花为例,国内外都有仿制,除景德镇外,南北各地民窑都有仿制。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仿古瓷,从胎质釉质上分析,有可能是台湾或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仿制的古代青花瓷器,也包括元青花在内,有的仿品粗劣,有的也很精细,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五、如何鉴别真假元青花元青花的特点很“开门”。“开门”一词是文物界鉴定文物时的一个常用语,是形容一件器物的时代风格较突出,很容易掌握的意思。元青花的特点包括造型、胎釉、款识、工艺技法等多方面,综合起来就是时代风格。这个时代风格是经过几代人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但是现代的赝品将传世品中许多很“开门”的特点通过作伪的手法一一表现出来。在今天科学仪器还不能完全解决古陶瓷鉴定问题的时候,如何掌握真与假的区别呢?我个人的体会是必须牢牢掌握真品的特点,同时要善于识别和掌握赝品的特点。真假对照,互相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这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