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那本《真假美猴王》足足被我翻过不下近百次,但是,每读一次都像第一次一样新鲜,一方面,是其中的图画绘得太惟妙惟肖了,甚至我都临摹过几十次;另一方面,当时能够读到的连环画确实少之又少。
后来,总算有了改观。那是进城收废纸的舅舅的功劳。那是一个夏天,到我家来走亲戚的舅舅一进门就从鼓囊囊的包里掏出一摞东西给我,我一看便喜出望外,因为是连环画。当时的我顾不上给舅舅搬凳子,就拆开了绳子一看,不光有十余本《西游记》,另有《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地道战》《铁道游击队》《东郭先生》《李元霸比武》……一数,竟有30本之多。
那是一个不眠之夜,我是一口气把所有的连环画看完的,当然,那晚我也挨了妈妈不少批,没办法,也许正如妈妈所说,我是一个“掏死窑”的孩子,非要一股劲把所有的疑团揭开。仔细想想,也许正是那30余本连环画,激发了日后我对文学的热爱,更养成了我做事情一鼓作气的性格。
光阴荏苒,我逐渐上了小学,功课逐渐吃紧,但是,我对连环画的喜爱不光没有减少,反倒激增了不少。那时候,老师是反对我们看这些课外读物的,包括家长们也是,所以,我们就与他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以至于当时的课桌洞中、被窝里、草席下……都有连环画的藏身之处。若是不幸被大人们搜出一本,轻则就有吃“疙瘩梨”(用蜷曲的指头在脑袋上狠狠地敲几下)的危险,重则还有“荆条炒肉丝”的皮肉之苦。然而,尽管这样,仍阻碍不了我们看连环画的热情,现在想起来,那股子任性劲儿,的确让父母费了不少口舌和心思。
就这样,连环画伴着童年的美好时光,把我们从幼稚引向成熟;从懵懂引向领悟;从笨拙引向智慧;从山穷水复引向柳暗花明;从一头迷雾引向豁然开朗。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娱乐设施的完善,新的文化形式的层出不穷,连环画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如今,就连我七岁的儿子,面对我认为精彩的连环画也打不起兴趣。也难怪,二十几载的时光已经一晃而过,时过境迁,岁月不再,那个时代的“宝贝”,到了如今,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只是“愚昧”,而我却敝帚自珍,所以,至今在我的书橱间,仍然摆放着数十本童年时期读过的连环画,偶有闲暇,我就要拿出来翻上一翻,不光是为回顾依然精彩的故事情节,更有童年里难忘的时光,一张张如电影一般闪过……
①地道战,那个时候的孩子无不向往的战争“游戏”。
②红灯记,铁梅和她手中高举的信号灯成为风靡一时的经典造型。
③铁道游击队,伴随着一曲“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深入人心,绵延至今。
④东郭先生和狼,让很多小朋友都知道了什么是好与坏、善与恶。
⑤唐朝第一好汉的故事,激励过许多孩子做过武侠梦。
⑥智取威虎山,智勇双全的杨子荣,成为一个时代孩子们英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