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窑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 2014-07-29 浏览 51527 次
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瓷器,从墓葬中出土的瓷器与同时期的窑址样本基本相符。

和谐社会,不仅是现代人的愿望,也是三国、两汉到两晋时期婺州民众的愿望。

叶赏中说,这点从婺州窑的谷仓罐上面就得到了充分体现。从三国时期起,婺州窑就出现了谷仓罐,为随葬的冥器,器形硕大,结构复杂,制作精细,分顶部和罐体,顶部堆贴楼阙、鸟兽、人物,肩部和腹部堆贴狗、龟、鹿、龙、鱼等,从内而外,由上而下,整体洋溢着祥和气氛,呈现出“天地位、万物育也”的景象。

可见,当时婺州民众就企盼能有“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协发展的生活。

唐宋时期是婺州窑发展的兴盛时期。盛唐时期,制瓷业得到迅猛发展,唐中后期至北宋,瓷业主的资金已有了丰厚的积累,再加上民间资本的涌入,婺州窑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以想象当时烧窑时的情景,应该是白天车水马龙,晚上灯火辉煌。

到了元、明、清时期,因瓷业中心转移,婺州窑场骤减,原来的高端产品在婺州窑中已见不到了。虽仍有一部分窑场继续烧造,但窑场数量不断下降,规模不断缩小,都以烧造民生用瓷为主。

“在中国陶瓷史上,出现过上千、上万个窑场。一般窑场的烧造历史为几十年、几百年,近千年的寥寥无几,而连续烧造3000多年的窑系,唯有婺州窑!”叶赏中自豪地说。

沉睡千年铁店窑价值渐浮现

上世纪70年代,韩国新安海域水下打捞出中国元代沉船,其中包括1万多件元代中国陶瓷、数百件漆器、数百件金属器物和钱币等文物。

沉船中钱币最晚的是“至大通宝”,可见出事时间应在元代。瓷器中除了浙江龙泉、江西景德镇的产品外,还有许多婺州窑的产品,当时不少人以为是北方“仿钧窑”,因为器皿上的乳浊釉很像钧窑。

后来,琅琊铁店窑被发现,发掘出土了各种文物标本,才解开了谜团。经过陶瓷鉴定专家冯先铭先生的考证,证明这批瓷器确属琅琊铁店窑出产。

金华婺州窑研究所的陈新华说,之前都说乳浊釉是北方钧窑的特产,南方是仿北窑的。琅琊铁店窑发现之后,证实了南方也有自己的乳浊釉,并不是仿的。

它具有幽雅的蓝色光泽,釉面呈天青色或月白色,具有玉石质感,晶莹美观,釉面滋润、浑厚,更增加了瓷器的美感。据专家研究表明,婺州铁店窑两次上釉、一次烧制的先进工艺,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铁店窑的价值在沉睡千年后,逐渐闪光。

铁店窑的另一个有价值之处在于它的窑床保存得比较完整。陈新华说:“虽然常有人挖洞偷瓷片,但整个窑床并未受到破坏。”陈新华欣慰地说,这对婺州窑甚至整个古代瓷器发展历史的研究都有一定帮助。

婺州窑的今生

门外汉二十余载痴迷婺州窑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