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作坊有的十来个人,有的三五个人。
1951年4月,由44名雕漆手工业劳动者组成北京雕漆生产合作社。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雕漆工艺品出口数量也逐渐增多。1958年北京雕漆生产合作社正式转为北京雕漆厂,职工人数由原来的40多人发展到512人。
雕漆在雕刻技艺上也有新的发展。过去一般是平雕,现出现了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用漆的颜色也比过去大为丰富;雕漆花篮盘"是一件用浮雕、镂雕、立雕技术相结合而制成的新型产品,它不仅进一步表现出雕漆手法,也扩展了新的内容。它是模拟竹编花篮形象浮雕而成,篮中的花有月季、牡丹、桂花、梅花等,花瓣、花蕾、花叶、花枝相间交错,姿色万千,是通过立雕、镂雕而成的,仔细观赏,整个花篮突破画面,有很好的立体感,宛如一簇盛开的鲜花。这件作品是雕漆技艺进一步提高的代表作,受到工艺美术界高度的评价,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全国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上被评为优秀作品。又如"雕漆球",可以说是雕漆新工艺、新造型的体现。它是用多种漆的颜色套雕的多层漆球,层层都有精美的图案和花纹,球的每一层都可以灵活地转动。
雕漆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多数产品从设计到出厂要半年时间,高档产品则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这是由于在雕刻以前,需将调配好的漆料反复多层地涂在胎型上,待漆半干时(由液体变成固体),才可用刀在上面雕刻出各种图案、纹样,并衬托以各种精美的锦纹,使漆层具有浮雕效果。由于所用漆色和技法不同,分别有剔红、剔黄、剔黑、剔彩、剔犀之称。两种或三种色漆以一定厚度交替涂在胎型上,然后按一定的角度刻出云头或回纹等图案,在刀口的断面上可以看出不同漆层的叫剔犀。目前,北京雕漆以剔红、剔黑为主,其他如红底黑花、黑底红花、黄底红花、绿底红花以及黄、绿、红三色的剔彩也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