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从宋代院体花鸟画看传
下一主题:书法篆体作品《万寿长
无论是用色还是用墨都存在着笔法的问题。黄家体制的笔法工细劲爽,徐熙相对而言粗笔草草。赵昌的笔法与黄家相类,属纤细一类,笔迹柔美。到崔白、吴元瑜其格有变,稍放笔墨的崔白画《双喜图》树草坡石有所放逸,禽兔刻划笔法细腻。粗细拘放反映院体画在笔法上的丰富,以工笔画翎毛,粗笔写花草树石,将工细和粗放相结合,以描绘不同的物象。《宣和画谱》评画亦崇尚笔力强健劲俊豪逸,格律老劲。从具体的画法来看,此用笔之道求得是物象之形态。比如画龙的鬃鬣肘毛,用笔须壮快,才能得其从肉中生出的效果。画驼马的鬃尾,以狼豪缚笔疏渲,取其纤健之致。画松针直如垂鬣,细如镂银,笔力精劲。
《画继》记载一幅画院之画,一殿廊朱门半开,一宫女以箕贮果皮作弃掷状,其中鸭脚荔枝胡桃榧栗榛芡之属一一可辨,各不相同,笔墨甚为精致。对此邓椿是取赞赏的态度。院体画的确有其繁细的一面,体尚精谨、细致入微。画禽兽的羽毛用细笔精心勾描,细细密密,画花叶的脉络缕缕如丝,刻划细致入微,极具写实功力。院体画亦有简体一面。景物虽少而意常多,观者能有遐想。崔白《喧晴图》画倒垂柳,有两雀飞来,图的下部空之,画法简略。就取景来看,从北宋到南宋有着从全景向局部的发展趋向。南宋院体很有特色,取象简略单纯,画幅较小,意趣却很浓厚。此类作品物象少而纯,但局部刻划仍很细致。如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出水芙蓉图》绢本设色,画一朵荷花两片荷叶,取的是特写镜头,几近占全幅。花瓣鲜嫩丰满,舒展绽放,纹理丝丝入微,花蕊密密呈现,莲子历历在目。其下托之荷叶,正反舒卷,可见筋脉。此画堪称南宋院画中的精品,是写实细致的小品。其实繁简各得其所,处理得当的话,皆成佳作。鲁迅就曾提出:“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