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三小古瓷”收藏大有
下一主题:古瓷《青百合花瓶》引
&nbs
p; 赝品重量普遍轻于真品
荆治中说,虽然在康熙年间,瓷器的烧造长久处于官民不分的状态,但当时的工匠在烧造工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例如,在胎的制作上,为了使胎体更加的洁白,工匠们对精选的上好瓷土反复淘洗,使瓷土内部杂质得以大量清除,让烧造完成后的康熙青花实现了胎体真正的洁白和坚硬,密度极高,被后世称为糯米胎。
而赝品由于在这道工序上的偷工减料,制成品常有白度不够,硬度不到的现象,而且会有一部分赝品,因为杂质没有被大量去除,含有铁质,在露胎出显现出火石红。另外由于赝品胎体的密度大多不够,在重量上普遍要比真品轻。
在釉料的使用上,康熙青花先后使用过釉液凝厚透明,白中泛青的青白釉。柔和细白,光泽度强的高白釉,以及青中微闪淡绿的硬亮青釉。而且康熙青花真品的胎和釉结合十分紧密,可谓浑然一体,毫无缝隙。而赝品受制于工艺上的难以掌握,在胎釉的结合度上达不到真品的水平。
赝品青花色阶生硬
荆治中说,康熙青花以青花发色翠蓝、色阶丰富而著称,有“康熙五彩”之名。
据了解,当时主要采用取自云南的珠明料和浙江产的浙料。而赝品除部分外,主要采用当代的化学钴料,追仿过去的颜色,虽然也能实现“墨分五色”,但它的发色不是翠蓝,而是葱花兰,目视的感觉既不庄重,也不自然,同时色阶的变化也很生硬。
虽然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康熙青花赝品并不难以鉴别,但随着这一瓷器品种价格的走高,以及瓷器收藏爱好者的日渐增多,造假者必定会不遗余力的提高仿制技术,大量的高仿品必会让人防不胜防。因此紧盯市场变化,掌握造假趋势,便成为收藏者应对新挑战的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