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关于宋至清传世古玉
下一主题:用DNA技术给书画保真
“鸡骨白”:
古玉在碱性土壤中出土,多有石灰沁,呈矾白色。石灰沁有轻重不同,于是古人按色调将其分为鱼肚白、鸡骨白、象牙白、雪花白等等。古人又不知土壤的酸碱之分,只认为是“地火”所致,于是仿造鸡骨白时,便用火烧玉,这在民国时期是很成功的。当代制作鸡骨白就先进多了,可以用电焊、微波沪,所以作伪者往往牟获暴利。至于以后是否会用等离子甚至原子能呢?似乎可以想像的出来。
“老玉挂红,价值连城”:
这里的“红”其实特指血沁,但古玉有无血沁历来争论颇激。
依笔者推测,人死入土后血凝肉腐,如何会浸入玉?造成古玉带有红色沁斑的原因很多,例如朱砂(辰砂)沁、铁沁或者仔儿玉固有的红色玉皮子,都有可能鱼目混珠。藏家一定要细心分辨,切莫被古董商人混淆视听。
“满堂富贵”:
商代的玉器铭文和甲骨文类似,例如“卢方皆入戈五”。汉代玉器铭款主要有刚卯、印玺和刻有制作时间甚至制作者姓名的玉剑璲、玉人等零星器物。明清时才有大量的铭文玉器涌入世俗——从御制诗到吉祥话,婴儿的长命锁上也减地浮雕出“福禄祯祥”的祈语。曾有人拿一件刻有“满堂富贵”的西周玉琮让我看,我说必伪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