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的画面煞有生机。辽、金是和宋朝并存的北方少数民族,其玉器制作民族特色浓厚。玉器器形以花木鸟兽形象为主,常见的题材有“春水玉”、“秋山玉”。 元朝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春水玉”、“秋山玉”之类也是他们喜欢的题材;蒙古族统治者身穿窄袖长袍,腰系革带,这一时期,美玉制做带钩、带扣的也较多。 明清是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的高峰,除了对前代玉器形制的全面继承和借鉴外,明代的玉壶杯和玉制文房用具,清代的玉山子和玉插屏等形体硕大的陈设性玉器,都是最富有时代特征的。此外,明清两代的装饰玉流行各种吉祥,诸如“龙凤呈祥”、“福禄双全”、“三羊开泰”、“百年和合”、“麒麟送水”、“马上封侯”、“鱼化龙”、“暗八仙”、“福禄寿”等等,有立体雕,也有平面雕;有佩饰器,也有陈设器;它们反映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制,这是由于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审美趣味和工艺水平所决定的。不管各个时代之间有多少继承借鉴。一个时代总是有一个时代的独特风貌。正是依据这些不同风貌建立起古器物的形制,反映着年代次序,才使们有可能根据形制对一块玉器作出真伪和断代鉴别。不过,在我们具体面对 一块玉器时,切忌对着图寻按图索骥。一些收藏者喜欢对照各种图录把自己的收藏品对号入座,如果某图录中有相同或相似的形制,就喜形于色,以为自己的收藏品就是这一时代的。其实,这种鉴定方法是最靠不住的,因为作伪者往往也是按图仿冒,从一定意义上说,越是和图录中一模一样的,就越有可能是赝品。笔者曾遇一位酷爱收藏玉器的老先生,他收藏有“中华第一龙”(红山文龙)、(中华第一凤)(殷墟妇好墓玉凤)和许多良渚玉璧、汉代玉璧,这些稀世珍宝和图录中的一模一样,或大同小异。它们都是老先生以每只数千元的价格从古董市场买回来的。一对图录,老先生兴奋不已,每遇同好,必要拿出图录和实物来显宝。其实,当面说了些溢美之辞,从常理上不难推断:像上述进入图录的国宝级文物,除非有可靠的发掘记录,否则一般是不可能有第二个的。那里会有这么多“中华第一”呢? 根据形制鉴别古玉的真伪,关键在于多看真品和各种仿冒品,看得多了,就会有一种悟性和感觉。这里,强调多看真品和多看赝品都同等重要,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