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贵阳绿茶博览会之万人
    下一主题:茶人心目中的丰碑——    
    至今,石利华已做了20多年欧洲茶叶出口生意,他向记者回忆——
10多年前,欧盟的农残指标只有十来个,那时候,他家的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花费不到茶叶成本的1%。
而现在,欧盟的茶叶农残检测指标已达几百个。“一般有200多个农残指标,最多时有400多个。农残指标(检测等成本)已经占(我们)茶叶成本约3%”。
专家:企业要适应国际标准不断变化
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2013年输欧盟茶叶与2012年相比,同比增长11.1%,约为1万吨。
虽然大部分受访的浙江茶企表现淡定从容,但也有个别茶企仍需打起精神。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今年中国输欧茶叶被欧盟通报已有18批,其中浙江有4批,均因“农残”超标而被通报,而2013年浙江辖区被欧盟通报的仅1个批次。
肖强等专家建议,欧盟自2000年起实行新的茶叶农残限量标准以来,几乎每年都要加以修订。我省茶叶企业和相关部门,要尽快适应这种国际农残检测标准的不断变化,并适应这种游戏规则。
专家建议浙江茶企抱团作战,通过茶叶协会或建立出口联盟等民间或官方机构,在国际茶叶贸易“交锋”中发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积极去调整,适应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