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带来思考 如何实现高度整合中国陶瓷工业
发布时间 2014-09-02 浏览 52050 次
是消费者的期望,但如何实现这种期望,却有不同的理解。在领先陶瓷行业很多年的家电行业中,其领军企业海尔在若干年前就提出了整体家电的计划,并且制订了国家标准,但数年之后,海尔就宣布停止实施该计划,因为它得不到市场的支持,该计划的本质是企图利用海尔品牌的光环效应,以带动它数千种在家电行业并不出色品类的产品销售,这是过度利用了这种光环效应。整体解决方案应该是各品类中,优秀产品的最佳组合,大而全的企业必然不精,因此得不到消费者的青睐,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陶瓷行业的警惕,品类过度延伸,必然会逐步稀释品牌的光环,使长期积累的品牌竞争力逐步减弱,事实上,海尔的品牌光环已经在不断淡化,逐步失去了昔日的影响力。为了将市场中各种优秀的资源进行整合,陶瓷行业中已经出现了将陶瓷、卫浴、厨柜、照明、家具、空调等进行整合的“冠军联盟”以及各种形式的联盟,尽管十分粗放,但却是十分有益的尝试,要和世界强国竞争,就必须要对各种运行模式进行探索,空间整体配套方案就是对流通领域运行模式的探索,此外陶

瓷行业还可以从资本市场的视角探索陶瓷产业的提升之路。

  关于资本动作的探索

  目前陶瓷行业中,企业的扩张是通过一条一条生产线的建设而实现的,和发达国家的资本运作手段相比,我们就落后了,例如伊奈在占据了中国卫浴高端市场后,通过兼并美标就顺利地进入了中端市场。本来这次危机是市场资源整合的最好时机,一些实力强大的企业可以兼并一此生产相关品类的,甚至上下游的企业,这是一种盘活存量,发挥协同作用的重要手段,一些优秀的企业也是可以被兼并的,国外一些大企业往往为了加强开发力量而兼并一些有活力的小企业,这种整合对社会都有好处,它不必另起炉灶,增加社会生产能力的总量。美国建国才二百多年就已成为世界超级大国靠的是强大金融体系支持下的资本运作,遗憾的是由于缺少有利的政策环境以及金融行业的支持,陶瓷行业中在国内上市的企业只有科达和亚细亚两家,令我们丧失了这次良机,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政府决策层面的重视,陶瓷行业是国计民生中一个重要的产业,没有政策支持,做强陶瓷产业只能是一个梦想。

  中国陶瓷行业的有序发展

  宏观指导下的陶瓷行业

  从中国陶瓷产区在全国的重新布局情况来看,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性和宏观指导,有的决策是几个企业的大老板在一起,一激动就拍板而定的,就像买白菜那么容易,这种完全由过去经验推动的感性决策程序对于如此重要的,带有战略性的决策未免过于草率,并带来了长远的后遗证,例如有的产区过于集中,带来了供应链,销售链,物流,人才和基本建设跟不上的问题,此外在决策中过于看重当地的原料,资源等硬件而忽略了当地的人文习惯和办事风格的考察,如有的地方银行汇款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帐,这种拖拉的作风对于分秒必争的企业来说,会给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陶瓷行业在全国的重新布局应该由政府和协会牵头,在专家进行调研,区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避免企业迁过去没多久,由于污染严重,又要准备第二次搬迁,或者要大规模治理了,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危机的形成,外部因素只是客观诱因,行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才是危机的本质。

  各产区的明确定位

  全国陶瓷行业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各产区的有机组合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陶瓷产业,因此各产区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才能最有效的配置资源。但出于本位的考虑,不少产地都将自身定位于全国的中心,由于没有突出自身的优势,结果谁都做不好,还给资源配置带来了极大的浪费。以会展业为例,德国是世界上会展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由于政府的主导,各个会展都有明确的分工,功能决不重叠,但我们陶瓷工业的会展业却过度分散,每个会展都是靠金钱堆积起来的“繁荣”,其实可以根据第个产地的特点,分别形成有自身鲜明特点的各种区域中心,才会更有效益,更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一个分工明确,又有高度整合的中国陶瓷工业,将是抵御危机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强国的根本之策!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