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书画装裱的用水
下一主题:书画保护之影响因素:
古旧书画覆背上墙对水分的控制。古旧书画由于画心与镶料在受潮后的伸缩率不一致,导致覆背困难。拿一张旧绢本画来说,需要考虑下述因素:托心时的用糊一般比纸本的厚,镶料前还需对画心进行预收缩处理,镶料后画心背面叠折条,再加上旧绢遇潮后的膨胀率比纸本的大等等。覆背前如果把画心与镶料潮上同等的水,或者潮水过了头,都会使绢本画心出现明显的凸肚现象。老裱画师在处理这一类画时通常采用干覆背的方法,目的之一便是利于控制水分。因此,画在覆背前潮水的多少,即如何能使画心与镶料在伸缩上达到一致,是覆背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前提和关键。
书画覆背完后上墙通常在自然的环境中,工作间湿度一般是上面比下面小(使用空调时则相反),因此,整幅画的干燥过程始于天头。这样,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由于画面干燥过程的不均衡所造成的镶缝不直甚至开裂;一是由于环境因素、喷水的因素,加之画本身材料含水的多少,使画在干燥时产生的收缩不一致现象,即画的整体内力不均衡。第一个问题可以使用避开镶缝喷些水的办法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则需要一个给环境加湿,使画幅在墙面上再一次受潮,反复几次,使画幅的内力逐步走向均衡,最终达到画幅平整的要求,即周嘉胄所谓的“停壁逾久逾佳,俾尽历阴晴燥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