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青瓷的鉴定要领
发布时间 2014-09-05 浏览 46356 次
叶,所以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版的由著名学者撰写的有关陶瓷史、瓷器鉴定欣赏一类专著中均有章节对六朝青瓷作论述。尤其是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出版的由林士民先生著述的《青瓷与越窑》、由李刚先生主编的《青瓷风韵》以及赵自强先生的青瓷专著等对六朝青瓷均有考研论证,并配有彩色图片。六朝青瓷收藏爱好者在收藏过程中对这些学术著作应多看多记,把握要领,如:六朝青瓷前后期的胎质分为灰白和黄白,釉色分为灰青豆青和嫩草绿黄色;常见器形除有碗、盏、碟、壶、杯、罐、炉、盂、盒、洗、砚、熏、油灯、虎子、瓶等等日用品外,还有男女俑、镇墓兽、鬼灶、谷仓、鸡笼、狗圈、猪圈等明器;选择鸡、狗、羊、熊、狮、虎、鸟、蟾蜍、猫头鹰等等多种动物形象作为器皿的整体或局部造型是六朝青瓷器的显著特徵,且器形由东晋始,多由小变大,由肥矮变瘦高,耳系由半圆形变桥形;纹饰有弦纹、水波纹、斜方格回纹、“井”字纹、联珠纹、晚期出现莲瓣纹、西晋后期始采用点染酱褐色斑的饰法;六朝青瓷窑口中有以生产黑瓷为主体的德清窑,该窑初时产品器表之黑色呈褐黄、发涩、偏淡、釉斑多,东晋后黑釉润厚柔亮,玻璃质感美,颇为珍罕。

在了解六朝青瓷的基本知识后,应结合自己在收藏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经常就近到博物馆或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六朝青瓷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去多看实物,领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纹饰等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与此同时经常到市场里、地摊上、古玩店中淘淘、觅觅,面对真伪难辨的青瓷器,都应上手细观,做到“心静、眼冷、手紧”,不可听信卖者美妙动听的“故事”,不可心贪,不可见啥买啥。对经选择所买的真品或难免买回的赝品,应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反覆揣摩和比较,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确定了收藏目标后,不少人往往走火入魔,如所谓吃了“良性海洛因”,见了东西不买就不过瘾,朝夕神往梦牵,“情况不明决心大”,成了“购物狂”,要力避走此极端。不过反过来说,如花了大价钱买了许多赝品,也不必过分窝火,不要一蹶不振,不要发誓“金盆洗手”,更不要跳楼。笔者也曾有过花费巨金错买了许多赝品只好全部送人的历史,曾有过“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感受。然而,往事不可追悔,风物长宜放眼量,“千金散尽还复来”,正面经验常从反面教训中得来,不观千剑怎可识器,不交学费怎得真知?但我们无论如何应该尽量少交学费才是。

攻克辨伪难点是关键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仿制古陶瓷以牟利的手段现已无所不用其极,往往让人望而生畏,防不胜防。但就六朝青瓷来讲,本人在实践中体会到辨伪的重点在於:仿品与真品相比,首先是形似而神难似,古代制瓷工匠往往一辈子操持瓷艺,有的世代承传,他们技艺娴熟自如,神来之手随心所欲,所作器皿精神十足,纹饰或秀巧大方,或柔美生动;尤其动物造型的器皿,个个栩栩如生,灵性飞动,呼之欲出。而新仿赝品,虽造型、大小尺寸颇相似,但形体生硬,整体与局部比例欠和谐,缺圆浑自然之韵,动物造型呆板,无神无采,有悟性的收藏者一看便知真伪。其次,真品与仿品的胎质及表面呈色有显著区别,真品或灰白、或黄白,有显的老旧痕迹,“时代感”强烈;东晋时器底的窑具垫烧痕迹呈色浅淡,陈旧依稀;仿品胎骨较新,有的作旧痕迹明显,器底的垫烧痕迹既新又深,甚至附着粘连状的闪亮结晶体。再者,真品的釉色发柔光,有的釉面剥落处呈年久日深、自然天成之痕斑,仿品釉色新亮发刺目的“贼光”,有的用化学药水浸蚀成的“沁斑”粘粘糊糊,成小片或成条线“淌”在釉面上,与真品自然斑驳的蚀褪迹象形成鲜明对比。收藏者综合以上诸因素,认真去比、去悟,在实践中总结出理性的经验,便可成竹在胸了。

拜专家为师,交藏界挚友

收藏六朝青瓷到了一定阶段后,要进一步升提自己的鉴赏水平,除自己继续多看书,订阅专业报纸杂志,增加实践知识外,有机会的话,应抽一段时间去参加专业培训班、听高水平的专家讲课;参加收藏组织,交结人品端、藏品藏识丰富的挚友。德高望重的专家们大多毕生从事现场考古和文物研究鉴定工作,大多自成一家,众望所归。听他们讲专业课,又现场上手看瓷片,把摩古代文物,提答问题,可谓事半功倍,善莫大焉。一九九五年七月,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国家一级文物专家鉴定组成员、复旦大学和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张浦生先生应邀在无锡给文博人员讲课二星期,当时我任香港大公报驻苏南记者,每天工作极忙,念及不可轻失此良机,硬是安排时间去聆听张先生讲课九天半,深感“解渴”。有的难点问题经张老师当面点拨指教,茅塞顿开,至今记忆犹新。另外,努力创造条件,加入各级收藏协会、研究会等组织,多参加其开展的活动,获益同样良好。因为这些会员们无论来自庙堂之高,还是来自江湖之远,无论是学者名流,还是蓝领村夫,在藏品藏识面前人人平等。经常参加活动,常能听到真知灼见,得到宝贵的藏品信息,给自己的帮助之大往往始料未及。几年前我在参加江苏省民间收藏研究会会议期间,一位藏友告诉我,其一浙江藏友因故欲高价转让一把东晋德清窑黑亮釉龙柄鸡首壶,我迅速作联络面洽。“收藏家关键时刻要敢於并善於一掷千金”,鸡首壶在众买家竞争中终於欣然来到我手里,后经张浦生先生目鉴,他并和其上博、浙博的专家同事“会诊”,被定为孤品,据张先生称,孤在“龙柄”也。

许多人说,收藏也是千秋大业,实不为过。古往今来,一个人收藏目的实现或基本实现,既体现了金钱的竞争,某种程度上更体现了知识和人品的较劲,与此同时要以平和的心态恭候机遇的光顾。六朝青瓷的收藏,一同此理。谚语云:“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苦心人,天不负,只要“准备”得充分,机遇大门大多会向你微笑敞开,你的收藏天地里一定会春华秋实。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