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茶渣。
3 闻香杯
闻香杯,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是乌龙茶(
铁观音)特有的茶具,多用于冲泡台湾高香的乌龙时使用。与饮杯配套,质地相同,加一茶托则为一套闻香组杯。
好处:一是保温效果好,可以让酒的热量多留存一段时间,饮者也能够握住杯颈暖一会儿手;二是酒香的味散发慢,可以让饮者尽情地去玩赏品味。
传统的
茶道讲究的就是一嗅二闻三品味:
嗅指的是嗅干
茶叶的香味,这是
品茶的第一道,也就是将
茶叶倒进茶杓(又叫般若瓯)中(当然,之前茶艺员需要进行沐手、焚香等等礼仪程序),清茶客观其形状、颜色,嗅其干茶香味。
闻指泡茶时,在暖壶(开水冲淋壶身)之后,很快将第一道茶倒入茶杯中做洗涤之用,这些个茶水是要淋回壶身的,叫做“玉液回壶”。然后再出来的就是第二道茶了,这道茶斟到闻香杯中,用小杯盖口,茶客用食指中指夹紧闻香杯,拇指紧压杯底翻转过来,轻旋闻香杯,徐徐提起,双手轻搓,送至鼻门作深呼吸,吸闻茶香,叫做“倒转乾坤”。
品茶:烫茶入口,是用力吸的,一小口茶液混着冷空气入口,不沾牙唇,让舌头上的味蕾在第一时间感触到甘醇,貌似这就是品味的真谛。
4 茶壶,紫砂壶或朱泥的
选出水量为三杯或四杯的(干茶1/3壶,完全泡开时的出水),多了少了都难控制。这里的考究多了。
5 茶盘,宽,平
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异味。它提供的方便在泡第一,二道茶不可或缺,因为那时的时间控制是论秒计的,一点不顺手就泡坏了。
6 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壶前的量具
跟其他杂七杂八的用具一套买的,搁在一笔筒似的东西里,整套叫“
茶道”。竹木石骨都无所谓,紫檀的不错。茶量的合适直接影响茶汤的浓淡和气,味,必须准确,泡多了就会知道一粒干茶的多少都有影响。
7 炉及水壶
电或酒精烧的都可以,本身发热时不生异味就行。必备,绝大多数功夫茶要求沸水,万万不能用饮水机或电热水壶代替,因为它们设置的恒温是90~95度,而且太多水不断地沸腾水质会受影响
8 杯
白瓷薄壁的,不影响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9 储茶的罐
纸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实惠,纸罐遮光,密封袋封气味和潮湿。放在阴凉干爽的地方。有明显焊缝的锡罐不要用(多数在罐底那一圈),因为焊剂洗不掉,味道会混到茶里。有钱的话买看不见焊缝的锡罐当然最好,多数是东南亚产的,一个都几百上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