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平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该县属山区县,海拔1580米以上的山峰有三座,连云山、幕阜山和福寿山。县域境内山峦叠嶂、森林茂密、境内雨量充沛,潮湿多雾,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发展高山有机茶的理想区域。
据省茶叶研究所所长包小村介绍,平江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利于营养物质积累,采摘的茶叶芽头粗壮、叶片肥厚、持嫩性强。丰富的茶叶内含物质使茶叶制成名优绿茶具有香高馥郁、滋味鲜爽醇厚、汤色嫩绿明亮的独特品质,特别是九狮寨公司在福寿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机茶园,全省独一无二。
现 状 政府重视 科技推动
2009年以来,平江县将茶叶作为农业支柱产业来打造,编入县新一轮产业发展规划。
县政府成立了茶叶产业化领导小组,在县农业局设立茶叶办,把发展茶叶种植加工与扶贫开发、移民开发、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发展高山有机茶为突破口,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全县茶叶生产得以稳定发展,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产值效益不断提升,茶产业逐步走出低谷。
2010年,平江县委、县政府邀请省内外茶叶专家学者、知名企业负责人、省市职能部门领导150多人召开了“平江茶叶产业研讨会”,共商平江茶叶发展大计。
同年,平江县委、县政府委托省茶叶研究所制定了《平江县茶叶产业十年发展规划》、《平江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15)》中的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平江县“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
2012年平江县被列为我省茶叶产业扶贫县,争取省级扶贫资金1000万元。近三年该县配套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发展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有机茶。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构筑“产、学、研”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积极探索推广茶叶种植新模式,重点推广良种、有机栽培、机械采摘、茶叶保鲜、生态茶园建设等新技术;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茶产业,创新生产加工工艺,不断提高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逐步形成平江茶产业特色;发展茶产品深加工,将茶叶应用到食品、医药和日常生活品中,促进茶叶消费。
在政府的重视下,在科技的带动下,平江高山有机茶园面积达到8000亩以上,全县茶叶综合总产值达到3.6亿元左右。
发 展 科学规划 茶旅结合
据省茶业协会会长曹文成介绍,目前,中国有茶民6亿人,全球日均消费茶60亿杯,茶产业前景广阔,被誉为“绿色金矿”。
2013年8月7日,省人民政府以“湘政发〔2013〕26号文件”下发《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今年1月14日,又下发了6号文件,文件要求到2020年,全省力争实现1000亿元茶业综合产值,全省茶农茶业收入翻一番。
在这个大背景下,平江确定了以省级产业扶贫开发为依托,抓住全省新一轮茶叶产业重点布局的契机,乘岳阳黄茶复兴的东风,以加工名优绿、红茶为基础,在黄茶上拓展空间,把茶产业做大做强。
企业整合、品牌建设、标准生产、完善销售网络、行业联动、茶与旅游结合、推高饮茶热度等举措相继出台。通过实施茶叶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清洁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5年后,使全县茶叶精加工销售后实现综合产值15亿元。
同时,利用平江近年兴起的漂流热、夏季高山旅游热,强力打造福寿山、连云山旅游茶园观光带,促进茶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重点打造福寿山森林公园、吉星、白水库区旅游茶园观光带和沱龙峡漂流、连云山漂流、纯溪小镇休闲旅游茶园这两条观光带。
在平江县茶产业规划上,记者还看到这样一个目标:争取通过3至5年的努力,高标准新建一批高产高效优质的良种茶园,使全县茶园总面积发展到10万亩,在全县营造一个“爱平江茶、喝家乡茶”的良好氛围。
这份规划,让记者看到了平江茶产业蓄势待发的良好势头,也相信平江茶产业定能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