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
下一主题:现代龙泉青瓷及仿古辨
三、装饰花纹上的区别。釉陶壶、罐等类器物的肩部往往有一圈模印出来的狩猎纹。这类纹样也用在其他作品上,如樽、博山炉等。其构图生动活泼,人处于进攻状态,动物上下腾跃,山石树林作陪衬,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完整谐调。赝品则花纹模糊不清,是故意做出来的。各种花纹内容如人、兽、山林之间没有联系,老虎之类的动物特别显眼,身躯长而宽大,有的兽比人大出几倍,很死板,老虎的头和后爪往往都在边框以外,花纹内容不多,但在装饰区间里显得很拥挤,在器物表面凸得比较高,不够协调。
四、釉的差别。汉代遗留下来的真品绿釉有两种:一种深沉凝厚,釉光莹润悦目,比较暗,没有浮光。器物肩部的纹饰猛一看不够清晰,仔细端详就会发现花纹内容丰富,安排很有章法,能看清楚,釉面不够平整,在口沿,肩腹部分常有窑粘现象,往往釉层被粘掉一块,露出红色陶胎,用放大镜看这个部位,可以看出陶质比较粗。另一种釉层薄,釉光比前一种明亮,釉色略微浅淡,施釉也不够整齐,也有窑粘现象。这两种釉的釉层都有流釉现象,或叫垂釉现象。这个流釉现象大多都不是从器物口沿流向底足,而是由器底向口沿方向流动,即由下向上流动,许多器物底、下腹部位釉层较薄,口、颈部分釉层料厚,尤其口沿部分,常有一些不整齐的滴珠,这与汉代釉入窑焙烧时的装烧方法有关,往往是两件相同的作品一上一下扣起来,叫对口烧,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特征。汉代釉陶因为生产年代久远,在地下水浸泡下常常出现银釉现象,尤其绿釉陶器出现银釉现象最为普遍。
相比之下,赝品的特点就很明显,以绿釉为例,釉色翠绿,青翠的成分很突出,平整光滑,釉层较薄。还有一部分深绿釉作品,釉层较厚,有一些流釉现象,但是流釉的情况是由口沿流向底足,由上而下流动,垂釉现象不明显。两者都光泽明亮,没有任何银釉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