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籍善本成大黑马
下一主题:古籍有涨就有跌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投资价值,一些当时发行量很大、做工不是很精细、存世数量很多的古旧书籍,价值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收购时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要高价买了便宜货。
另外,古籍的变现能力差,目前只有个别拍卖行提供交易平台,古籍书店也起一定作用,但如急需变现,就会出现流通不畅的问题。
何谓“古籍善本”?
刻本是使用雕刻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是古籍善本收藏领域最大的门类。如宋元刻本、明清及民国的精刻本都是拍卖场上的“常客”。
墨迹本是近年来最为抢眼的品种之一,又可分为抄本和校本两类。墨迹本大多是孤品,如果拍卖场上的墨迹本出自名家之手,自然会引起激烈争夺。
碑帖、信札及文献等,则是近年来古籍善本拍卖市场新兴的品种,也是最受市场关注的品种。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
收藏界普遍的看法是,1911年以前的书籍称为古籍,而1949年之前的称为解放前旧书。拍卖会上,元以前的书往往是论残页卖;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
目前所说的古籍善本可分为刻本、墨迹本、碑帖、信札及其它文献等。
西洋古籍
2006年7月,一本罕见的莎士比亚特大装剧本集,在伦敦苏富比以280万英镑(约合3900多万元人民币)成交,这无疑激起国内秋季古籍拍卖的“羊群效应”:中国嘉德推出1074部珍贵的早期西文书籍专场拍卖;上海嘉泰亦有多本早期海外古籍付拍,其中1825年《莎士比亚剧本》袖珍本,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上,非常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