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雕刻技法——圆雕
发布时间 2014-10-20 浏览 49717 次
品多是独立的个体,如仙、佛、猪、羊、马等,体积也比较,通常是摆放在案几上的小雕件,或当扇坠、链坠等装饰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寿山石雕的题材不断拓宽,石雕技法也不断丰富发展,在圆雕技法的基础之上,出现镂雕、链雕。在表现内容上,也由独立的个体发展到人物、动物和山水等相结合的大型群雕,这就使得圆雕从技法到作品内容都更加丰富和完善。同一件圆雕作品,往往是圆雕、镂雕、链雕等多种技法融会贯通。如“东门派”大师冯久和雕刻的《猪崽满圈》,以一群母子猪造型来反映农家生活的兴旺发达;陈敬祥的《求偶鸡》,以鸡亢奋恣肆的形态和刀法的创新独到,令人精神为之一振;郭功森的山水雕《武夷风光》,集闽山闽水于咫尺之间,以小见大,意境无穷;林亨云的群鱼雕《海底世界》,无水鱼游,怡然自得,令人浮想联翩;林发述的《三仙醉酒》,似醉非醉,如诗如画;林廷良的《九宝连环章》,环环石链动,九章喜相连;王祖光的《荷花观音》,端庄娴静;还有《长征组雕》、《红色闽西组雕》、《井岗山会师》、更喜岷山千里雪》等等,这些艺术精品都是他们利用大体积的五彩斑斓的高山石创作,在纯熟运用圆雕技8法的基础上,融合其它技法完成的,是寿山石雕从造型、题材、技法到巧色利用上的重大突破。

由于圆雕作品极富立体感,生动、逼真、传神,所以圆雕对石材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从长宽到厚薄都必须具备与实物相适当的比例,然后雕师们才按比例“打坯”。“打坯”是圆雕中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大型的圆雕作品,还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竺修订完“泥稿”后,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打坯”的目的是确保雕品的各个部件能符合严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动刀雕刻出生动传神的作品。圆雕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同时要求特别注意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和谐与融合,只有这样,圆雕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透视”。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