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雕刻技法——钮雕
发布时间 2014-10-21 浏览 49836 次
及左右将军则用金印龟钮,俸禄二千石的官,用的是银印龟钮,二百石至千石的,则用铜印象钮,此后,历代王朝,上至君王下至各品官员所用印钮,以职位高低,多为螭、狮、龙、凤、虎、辟邪、饕餮、麒麟、驼、龟、熊、蝙蝠以及十二生肖中的其它动物。

古代印章的材料通常使用金银铜玉,而非石头。20世纪50年代,湖南长沙一带相继出土了40多枚西汉滑石印,多为鼻钮、台钮、桥钮及龟钮。考古界据此认为,石印的历史应该始于秦汉。由于石印易于受刀,所以时人竞相采用,很快在文人雅士中得以盛行。直至到了元代,王冕首创以花乳石作为印章材料,寿山石的钮雕历史才得以翻开第一页。因为寿山石不仅柔而易攻,而且洁净如玉、色彩斑斓,因此备受各方人士青睐,寿山石印钮的历史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祥。到了明代,寿山石印钮开始勃兴盛行,成为寿山石雕的一个特殊品种。明代思想家李贽就有两枚印章“李贽”和“卓吾”,均钮刻单狮,蹲坐侧首,神态淳朴,是迄今仅见的明代寿山石印钮艺术精品。清初,寿山石钮雕的技法逐渐发展到博古图案、翎毛、鱼虫、花果、人物等品类。在小小的印钮之上,倾注着许多石雕艺术家的心血,他们以高超的技法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赋盈盈方寸以万种风流。一代宗师杨璇、周彬都是钮雕高手。杨璇的钮饰风是集古代玉玺铜印的规范,充分发挥寿山石柔而易攻的特色,施以精艺,突出兽钮的神形与情趣,因而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周彬制钮的风格则以朴茂、清灵、流畅著称,其钮雕常常外形夸张,境界神妙。他还善于撷取夔纹图案刻博古平钮,并在印台四周刻浮雕锦褥纹和取古铜器图案加以演变作边纹,其博古图案直处平整,转角处圆浑流畅,图案间隔紧密,有针线难入之妙,堪称一绝。

“东门派”鼻祖林谦培也精于印与博古图案的雕刻艺术,所刻兽头形态传神,刀法灵动,须发均用开丝,从不间断。其高足林元珠的钮雕,遒健有力,神态逼真,尤精于须、鬃、毛、发的刻划。自林谦培、林元珠之后,“东门派”钮雕的传人很多,杰出者如林元水、林友清、郑仁蛟、林寿甚、周宝庭等。他们虽继承师法,但各有新意,尤其是周宝庭的兽钮雕刻,兼融东、西两个门派之风韵,总结出古兽钮百余种名目,堪称是寿山石钮雕的一代宗师。

新时期以来,“东门派”钮雕传承新人层出不穷,涌现出王炎铨、杨祥、郭祥忍、郑忠明、吴阳明等一批钮雕名家和高手。郭功森的儿子郭祥忍不仅继承父业还大胆创新,他雕刻的印钮达数百种,形态逼真,刀法细腻,是收藏家竞相追逐的佳品。如他的新作《龙凤十全》,在2002年第三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评选中,荣获金奖。此外,他雕刻的《王者之尊》、《十三太保章》,也可称为传世之宝。

“西门派”本来就是以印钮作为本门派的宗业,因此从潘玉茂开始,到潘玉进、潘玉泉兄弟,以及后续弟子林文宝、陈可观、陈可铣等,都是钮雕名家。其作品风格与“东门派”迥然不同,古雅大方,浑朴厚重,深得文人雅士珍爱。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寿山石钮雕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由古兽扩大至花果人物,连印台雕边的花纹也形形色色,有断纹、双不断纹、龙形纹、水波纹等14余种,真是方寸大天地,纹丝见功夫。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