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藏乾隆仿古玉器分类
发布时间 2014-10-21 浏览 51757 次
廷仿古玉器,就会发现明显有别于以取得厚利为目的的仿古王器,有相当一部分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所以这一部分玉器需要单列出来另作一类。称为“意蕴仿古”,是说它们体现了古代的礼制和文化蕴含,所以“清乱仿”应该赋有新的含义。

  乾隆御题青玉携琴访友山子,高24.3厘米,宽20厘米,乾隆时期制作。青玉。正面凸雕一小亭,傍巨岩而建,亭内有老者凭栏而坐。亭外大树遮檐,流水湍急,石阶渐下,通往远处深山之中。路上一老翁策杖而行,身后还跟一持琴童子,登阶趋亭,渐行渐近。背面仅雕三棵松树,大片空白处阴刻隶书乾隆御制诗:“廉折和平理可观,高山流水感多端。相逢底用斑荆论,便向松风深处弹”。题名“御题携琴访友图”,

  山子是清代文房几案上常见的陈设品,可用来架笔。宫廷中的山子更为精致,采用自然山势的走向作为笔架,在清宫笔山中最为常见。携琴访友图案由来已久,传说春秋时伯牙以钟子期为友,所弹《高田流水》曲意为钟子期悟出,世称知音。伯牙带着琴童携琴访友的场面历代相传,成为书画、陶瓷、漆器、玉器等工艺品上永恒的主题。

  乾隆款碧玉仿古勾云兽面纹双管形花插,高8.3厘米,单口径3.3 × 2.9厘米,乾隆时期制作。碧玉,有黑斑。双方筒并立式,筒下各有连托圆轴,可开合,合则双筒并立,开则成一字形。器表满雕兽面纹和勾云纹。器底为长方形平面,阴刻楷书“大清乾隆仿古”。

  双筒玉杯又称合卺杯。《礼记?昏义》云:“合卺而酳”。卺本是古代婚礼时所用的一种酒器,是食毕用酒漱口的器皿,体现了古代宴会时的一种礼节。清代玉器中,有的双筒玉杯还衬有铜胆,多用来插花,不是饮用器具,只是采用合卺式的造型而已。

  上述二器从器形和纹饰看,仿古特征好像不如前两类明显。其实前者并不仅在表面纹饰上运用了古代题材,还表现和传递了一种文化上的传统信息;后者更是再现了古代的一种礼器,反映了《礼记》中的一种礼制制度。因此这一类仿古玉器,在仿古的文化内涵上更是有着相当底蕴的。

  清宫收藏的乾隆仿古玉器在类别划分上也有着不同的方式,可以按所仿对象的时代分,或按仿制的器形、器类分,也可以按仿制的逼真程度划分等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道理。对于皇帝来说,仿制古玉显然与追求利润毫不相干,仿古彝器、仿古玉器和意蕴仿古的划分,也并非为了表现青铜器和古玉的美学价值,而是要借这种价值凸出玉器文化的精神个性,显现皇帝追求风雅的文人心态,这恐怕才是皇帝大量制作仿古玉器的动机,也是仿古玉器在宫中兴盛的原因所在。有些学者把清代称为中国玉器史上的倒退期,归因于文化品位不高。但是从清宫旧藏的乾隆仿古玉器来看,也不尽然。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