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奇石的高下优劣与真伪
发布时间 2014-11-10 浏览 48670 次
水墨画的影响,一向重视意境的营造,为求景观的悠远深邃,崇尚深色系列。如黝黑、墨绿、褐色、紫色、深红等。最忌颜色的混浊不清和刺激性的“俏”色。

以上所说只是一般原则,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有的白灵璧色泽莹白,玉洁冰清,加上造型等其他条件配合得好,自然也可能成为上品。崂山绿石中呈景观形态的,尽管绿白间章,倘若搭配恰到好处,也有极品出现,如彩图12的“岷山雪霁”。

◇ 石质

石质包括硬度、密度、质感、光泽等因素。其中,硬度是决定石质优劣的关键。

硬度——矿物抵抗某种外来机械作用特别是刻划作用的能力,通常用摩氏硬度计以测定。摩氏硬度标准分为十个等级,以十种岩石代表其硬度。供石应该有适当的硬度,石质过软,容易脆碎、风化、质地疏松多孔,给人一种糟朽的感觉;石质过硬也有缺点,硬度过高往往导致情调欠缺,与雅致的气息背道而驰,难以达到百看不厌的境地。所以,供石的硬度应当至少在4度以上,以不超过7度为宜。

硬度适当,就有了一种重量感,凝结度也高,显得细腻坚挺, 光泽感也强。例如历代推崇的灵璧石,其石质就非常优越,硬度大致在6度左右,石质致密均匀,有分量感与温润感。太湖石质地相对比较疏松,两者石质自然就显出了差异性。至于版纳石, 硬度仅4度,其造型虽也变化有致,但离得较近一些,就很明显地感到它石质疏松,极易脆碎,与太湖石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另外,有些岩石结晶粗大,因为各个晶面对光线的漫反射, 使人感到不光滑,不干净。

对于卵石来说,也是如此。有些卵石(如下一章将讲到的“雨花石”)的石质含有玛瑙,坚硬致密,就显得光洁可爱。而大多数卵石,是灰岩、砂岩、变质岩,石质比较粗糙。这样的卵石质地,不但不能为造型纹理图案增色,而且往往还要减色,其差别较易分辨。

◇ 石音

好的供石,用硬棒叩击,能发出悦耳的声音。这种情况,不仅体现于灵壁石,其他供石,在同一石种的互相对比中,也可分辨。比如英石,宋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说: “其佳者质温润苍翠,叩之声如金玉。……色枯楠,声如击朽木, 皆下材也。

◇ 石肌 石肌是供石的表面肌肤。具有一定硬度的石头,露于山土经受风吹雨打,或在河床中长年经水流冲击,表皮较软部分会自然剥脱成石肌,同时较硬部分历经冲刷,也会变得圆润。一般来讲,石肌具油脂光泽、金刚光泽者为上,玻璃光泽、金属光泽者次之,无光泽者最差。赏石者常说的“润”,“温润”, 主要指光泽性好。没有光泽的石头显得比较干燥,表面总象蒙着一层灰尘,不理想。早在宋代,赵希鹄在《洞天清禄》中就指出:石以“色润者可爱,枯燥者不足贵也”。

天然形成的石肌,最能表现典雅的古朴美。供石石肌大多有纹路条痕的起伏变化,“皱”的含义之一即指此。常见的有胡桃纹、蜜枣纹、宝剑痕、乳丁、米点、蜂巢、金星、玉脉等。有的石种,比如博山文石,其石面显出的皱纹,类似于中国山水画的技法“皴法”,更正确地说,是画家仔细观察了山石的皴纹后,创造了“皴法"。借用国画技法术语,供石石肌的皴纹大致有斧劈皴、披麻皴、卷云皴、折带皴等。

供石,特别是自然景观石,有光泽又带有皴皱,显得既精神又古朴美观,这样的石肌最为理想。

◇ 纹理

指供石表面的花纹。对于图案石来说,纹理是否美观耐看,是评介的首要因素。对于其他的供石,纹理搭配恰当与否也很重要。 岩石上的纹理主要是在成岩时期原生的,或岩石受矿液浸染而成.其次是岩石后期风化,以至形成各种花纹。如广西红河石,原岩是浅灰色细砂岩,破碎后被红色氧化铁浸染胶结,经风化使底色土黄,有的就显出了黄地红纹。再有,岩石中若灌入了方解石或石英的细脉,也会形成白色的条纹。自然景观石中的 瀑布,就是如此形成的。

◇ 体量

指供石体形的大小。体形大小一般不构成供石高下优劣的因素,只是在作为商品时成为价格的参考。不过,供石若是太小,就难以体现丛峦叠秀的景观,也不易引人注目,只 适于手中把玩;若是太大,就不适宜于一般民居室内清供,只可作厅堂宾馆的陈列、园林的点缀。供石的高度一般在5公分以上,100公分以下为宜。5公分至20公分为小型供石,20公分至65公分为中型供石,66公分至100公分为大型供石。这个标准是相对而言,比方有的供石高才四五十公分,长度宽度却超出了高度许多,这无疑也属于大型供石。

二、名品的假冒与识别

石头本无所谓真假,但是,供石具有观赏、收藏、流传价值, 可以作为商品流通,各个石种之间又有价值高低、数量多寡的区别,因此也出现此类石冒充彼类石以牟利的问题。这类问题,早在宋代就已产生,古人根据实践经验,曾采取过有效的检验措施。

有的太湖石形态与灵璧石类似,叩击亦微有声,有人就将太湖石染黑冒充灵璧石。怎样分辨呢?由于灵璧石硬度较太湖石高,检验时可以用利刃轻轻削刮石之底座,若是刮出石屑,即为假灵壁。另外,太湖石虽有白脉,但远不如灵璧石黑中映白的条纹清晰而众多,这也是分辨一法。

太湖石因有水旱之分,水石因久经波浪冲激,石面嶙峋有“靥”,俗称“弹子窝”,且石性温润。旱石久生岸山,石面较平坦枯槁,不足贵。于是有的石商将旱石斧凿出条痕坑洞,尔后以网盛之沉入湖水中,过一二年乃至数年再捞起,以充水石出售。分辨水石、旱石,主要看石之坑洞自然与否,石肌是否圆润有光泽。 以上是古人检验识别供石的经验。

在现代,辨别供石真假,也看是否以它石冒充名品,这个我们可以根据“供石名品”一节的介绍加以识别;此外,还是要看其造型有否人为加工。

人为加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粘缀,一是斧凿、锯底、钻洞。

粘缀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增加供石的奇巧程度。宋代画家兼石商李正臣家中奇石众多,“然石之诸峰,间有外来奇巧者相粘缀,以增险怪,此种在李氏家颇多”(见《云林石谱》)。粘缀主要用于具象石,所以观察自然景观石时就应注意石之起峰处,观察象形石时就应注意突出部分(如手、足、翅、五官等),看其是否与主体浑然一体,有否胶粘痕迹。

斧凿、切面、锯底对于大多数供石来说是不适宜的(除崂山绿石、大理石等特殊石种之外)。古人用斧凿钢锯作假较易分辨,因其痕迹较明显,而现代人利用盐酸来模糊作假痕迹,分辨 就比较困难。现在还有些人为了使奇石增值,使用更为巧妙的电钻电锉法。因为钻头、砂轮的型号有多种,可任意在需要处钻洞、磨峰。一块本来并不起眼的景观石,经过这样加工,就有凹 有凸,峰峦叠起,洞谷幽深。而且加工者在钻洞磨峰后往往还要细致地用细砂磨、盐酸渍。不经意者往往难辨其真假。供石造型的人为加工与否,须细细辨别。若肉眼不行,可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石之特异处,一是看其石表与它处有否区别,有 否“暴斑”、“钻花凿印”;再看其纹理有否突然改变走向,然后看其色泽是否有微妙的浓淡深浅之变化。经验老到者往往能凭感觉分辨真伪,因此加工过的石头在他们眼中往往难遁其迹,犹如一件古瓷到了品瓷高手掌中,瞬间便能讲出它的大致年代一样。品石高手或许并无多少理论,但是他们的直觉、经验却是非常宝贵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