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心里就想,我面前的这位先生在中国是个身担重任的人,但这样的人反而显得非常平和、非常亲切。”千玄室说。
他记得,邓小平在喝茶时谈到,茶是和平的。酒可能使人犯错,但是喝茶时不会出现纷争和错乱。茶文化的源头在中国,传到了日本,有了茶道文化。谈到茶文化话题时,会见已到原定的结束时间,但邓小平仍然兴致勃勃聊了下去。他们谈到,茶道始于礼、终于礼,今后的中国要学习很多与礼有关的东西。原本只是作为一种饮料的茶,在日本发展成茶道文化,一定要把这种文化重新在中国弘扬起来。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在国家内部出现问题的时候,如果大家都能够本着静下心来一起喝茶解决问题的态度,就会更加顺利一些。
那次会见结束时,邓小平送给千玄室一份中国的龙井茶,还幽默地表示,其实自己也想像千玄室献茶那样,亲自为他泡一杯中国茶,但是自己“还不太会”。
千玄室告诉记者,就是在那次会见之后,他产生了一种想法:用茶来促进中日交流。他觉得这是自己“在邓小平阁下面前许下的诺言”。他后来曾率领500名日本年轻人乘船访华,同时从日本运来很多可以拆装的茶室,到人民大会堂与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和青年代表以茶会友。至今,他已访问中国100多次。
在第九届“东亚的文化与和平座谈会”上,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王秀云说,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经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后落地生根,一碗清茶,蕴含的是几千年文化发展的缩影。让年轻一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推动文化的再认识具有积极意义。要培养青少年之间的友好感情,让他们正确看待邻国和邻国人民,潜移默化地推动国民感情及国家间关系的改善。
千玄室也对记者强调,一定要让年轻一代学习茶文化。茶文化是中日文化交往的节点,是双方能够互相融入的文化。人民和人民的交流应该有各种方式,但是以茶为中心的交流总是非常平和的。他举例说,我们欣赏戏剧或音乐表演,会发现舞台上下存在距离;而茶道与之不同的是,主人和客人之间没有什么距离,甚至看起来就像一家人。
这位中日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人物表示,他非常热爱中国,从年轻时代就尊重中国的悠久文化,喜欢《三国志》,欣赏曹操关于赤壁的描述,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说,中国是个非常伟大的国家。日本建立初期,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是向中国学习的,受汉字的影响,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和学问。佛、儒、道家思想都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
“日本发动了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幸,我希望这些创伤能够早日被抚平,成为过去。”千玄室说,战争爆发时自己还是一名中学生,当时他就想,将来要读大学,读了大学以后要去中国,“我就是本着这样的心情,一直在从事日中民间文化交流工作。”
千玄室对记者表示,欧洲很多国家成立了欧盟(EU),他曾向很多领导人建议过,希望中日韩三国能够发起成立亚盟(AU)。“中国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就像一个大哥。我希望中国能够张开怀抱,把韩国、日本拥抱在一起。”关于未来东亚的和平,他表示“希望中国的年轻人能够起到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