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段,介绍了武夷山茶路的历史大转折——南下海上“万里茶道”的缘起。清代下半叶,太平天国等不满朝廷压迫引发的大动乱,西方列强因与华茶贸等形成巨额赤字而诱发挑起的鸦片战争,等等,使北上俄罗斯的陆上茶道逐渐中断。清廷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了多项屈辱的条约。但是,否极泰来,其中被强制开放的“五口通商”,却重新提振了我国茶叶的对外贸易。“五口”之一的福州口岸,即英国为更方便、更大量获取武夷茶而迫使清廷设立。武夷山茶叶的生产与销售由此进入了历史最鼎盛阶段,并带动了武夷山周边乃至福建全境及浙赣局部地区茶叶的大量种植与销售。武夷茶销运通道从此便调转180度顺崇阳溪南下闽江,抵福州后转换海船远航南洋,过好望角或后来的苏伊士运河,输往英法萄荷等国,另有部分跨越大西洋香飘美洲等国。
末段,总括点题“万里茶道,原点武夷”并发出倡议:中蒙俄同心携手,传承万里茶道文化遗产,发扬开创了丝路、茶路的先人勇于进取的精神,拓展“一带一路”宏伟蓝图,为同襄振兴茶路经济动脉和增进中西文化交流的盛举,在古代“万里茶道”上再次扬帆启航。
附: 《万里茶道记》
武夷之民,居山业茶。茶之外鬻,始于明,盛于清。昔星村、下梅、赤石皆为茶市。崇溪诸流,茶埠珠串。民舣竹筏,转运不绝。
茶埠兴盛,茶商纷至。晋商常氏,携资南下。会同邑商,设号景隆。趸购整装,集运北上。跋涉闽赣古道,翻越分水关隘。抵铅山河口,陆转水浮。入鄱阳,渡扬子,溯汉江,过襄阳。休整晋中,再折冀北。取张库官道,历蒙古大漠。马帮接踵,驼队逶迤。终抵俄罗斯,易贸恰克图。武夷嘉叶,誉满亚欧。斯途修远,谓陆路“万里茶道”也。
咸丰年间,太平军起。茶路滞阻,欧市茶匮。虎门烟消,五口商通。洋贾旋聚武夷,崇安茶市再兴。闽茶浮槎,集运海滨。广通洋艘,远销美欧,遂辟海上“万里茶道”也。
陆海“万里茶道”,皆起闽境武夷。而今国强商盛,风鹏正举,古国商道,亟待复兴。丝路茶道,殊途同向,对接贯通,正当其时。中蒙俄三国携手,协力圆梦;共同筑世纪动脉,继往开来。为襄盛举,立碑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