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端午索”的符号指述意义|端午节的习俗
发布时间 2014-12-03 浏览 55558 次
鹞长尾。”这说明布谷脚胫骨也曾是端午节表达夫妻恩爱的节物之一。
如此,“拨谷鸟”、“端午索”就与妇人的“情思”有了指述关系。只不过到了后来, 在端午节物的流变中, 端午索大多以丝织就,“丝”与“思”谐音, 而布谷脚胫骨毕竟是天然之物,难以获得,其便利性不及端午索,于是“布谷鸟”、“布谷脚胫骨”象征夫妻恩爱的意义便逐渐杂糅融入到端午索这种节物之中。端午索“夫妻恩爱”的指述关系也随之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如契丹族端午节以杂丝结“合欢索”系臂,来祈祷夫妻合美,家庭幸福。
再次,端午索指述母子和谐关系。
对“五月子”的禁讳规避,呈现出端午索在母子这一异代关系上的指述功能。东汉王充的《论衡·率性》中说“俗有大讳四”。其一便是“讳举正月、五月子”。
应昭的《风俗通义》:“五月五日生子, 男害父, 女害母。”俗云此日所生之子, 有不祥之兆。据《史记》记载,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只因生在5月5,便从小几遭被弃的命运。
按中国的老迷信,“5”乃是个不吉利的数字,能给人带来灾祸。屈原一心报国却屡遭迫害,眼看山河破碎,又回天无力,于是愤而投江,那天恰好是5月5日。旧社会的人们对“五月子”多加禁讳,在“恶月恶日”里非常重视小孩与父母之间的和谐关系。妇女在端午节里给儿童颈部、手腕、脚腕等部位带上各种形制和色彩的端午索, 用以祈盼母子关系和谐,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五光十色、美伦美奂的端午索记述着中国古代女性的诉说与希冀,寄托着女性对夫妻、尊长、子女等和谐家庭关系的渴盼,也正是这个原因, 端午索作为人们心灵之间友爱和谐的神秘纽带,在历史上以一种极具广泛影响力的节物形式而存在。
端午索 端午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