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征服世界屋脊的文化之脉
发布时间 2014-12-17 浏览 50262 次
处一些极为偏僻的山村和草原,如加郎村,那里的老百姓对内地知之甚少,但其中一些人却能讲一口娴熟的西南官话。西南官话能在茶马古道上形成通语,只有在古道上的马帮足够多,语言和文化得以深刻接触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一句“你喝了没有”,可以从云南、四川一直问到西藏,甚至是尼泊尔等地的人都能听得懂。

茶马古道流动的血液——马帮

云南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叶原产地之一,其特产的大叶普洱茶,深受藏族人民喜欢。明末,云南进行了17年的抗清斗争,对藏族的茶叶供应随之减少,等到清兵入滇,藏族就立刻要求恢复茶马贸易。民国以后,每年入藏的滇茶至少有一万担。茶叶从云南运到丽江之后,经重新分装,再由赵应仙运去拉萨。

每次出发前,赵应仙会翻看皇历,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他随身除了佩戴一个银质的护身符 “左贡”外,还有一支十响的小手枪,这样的武器不光是要对付熊和豹子这样的野兽,还有沿途出没的土匪。

入藏的马帮会入乡随俗地穿上一身藏族服装:宽袍大袖的楚巴,用一根腰带束紧,右臂袒露着,行囊里还有兽皮帽、羊皮袍和藏靴。据说只有藏装才能适应那里的气候,也便于骑马。

赵应仙一行有二三十匹骡马,他虽然名义上是这支队伍的最高管事,但这支马帮并不属于他本人所有,他只是他所受雇的商号的代理人,负责将货物在滇藏茶马古道上运来运去,也就是说,他只管运输,不管生意上的事。此时,商号和马帮之间已经形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商业关系。

这一路的危险自不必说,世界屋脊的地形,很多人都知道。正是这样,很多马帮虽不信佛,但六字真言却始终牢记,每当过险要地方时,马锅头都要守在一边,用树叶枝将每匹骡子都掸一下,嘴里念着“唵嘛呢叭咪吽”,说一些吉利话。

到了拉萨,赵应仙只需把货物交给他的雇主“达记”在那里的分号就可以了。他们运到西藏的茶叶大多为紧茶,一个个用竹箨(竹子上一片一片的皮)包起来。七个装作一筒,又叫“七子茶”,一驮一般有30或36筒,100~120斤。一驮茶叶在西藏能卖到七十多两银子,而在丽江市场,也就二十几元半开银元,合银七八两左右,价格差不多翻了十倍。

但是,丰厚的利润并不是马帮在茶马古道上不停跋涉的唯一理由。“我们曾调查过一个马帮,他不走茶马古道就没事儿干,在村子里东走走,西逛逛,感觉很无聊,过去他们沿途从这个村子看另一个村子的变化,就像看电视剧一样,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陈保亚说,“现在这种生活方式慢慢丢失也是很可惜的。”

如今,现代交通路线已经延伸到许多地方,大量的物资以铁路、公路等方式运送到大西南一些偏远地区,马帮也随之慢慢在历史中消失了。同时,现代生活方式的渗透,尤其是茶马古道知名度的提高带动了旅游业,让这一地区的人们快速地与时代接轨,旅游景点林立的餐馆、商店,无不在击碎着人们“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情结,住在这一带的人们已经不再像他们的祖辈那样闭塞,终于享受到了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便捷生活。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