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康、雍、乾景德镇官窑瓷器设计艺术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由于“上行下效”观念的影响,清三代官窑的设计思想也对于当时的民窑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装饰方法还是技术条件上都为民窑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对象,不但如此,清三代官窑瓷器的设计思想还为当今瓷器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以今天的设计理念来看清三代官窑瓷器的生产可以发现,即便是在三百多年前,中国的陶瓷生产者就已经充分地利用了合理的设计因素来指导官窑瓷器的设计生产,对统治者无条件的服从,对社会制度及审美观念的迎合,对技术条件发展的积极采用都是清三代官窑瓷器得以成功的重要设计思想根源,而且这种设计思想不但在当时对民间窑厂起到了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为以后的瓷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设计引导,即将使用者(消费者)和市场作为设计的主体,紧密结合他们的需求和审美意识进行产品设计,同时积极地掌握新颖的生产技术和条件,没有技术的支持,任何设计都无法展开、无法进步。当然,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积极地采用已有的设计基础,就像清三代官窑乐于仿造唐宋著名窑厂的代表性瓷器一样,我们今天的设计也可以将传统的优秀设计元素进行新的改造和技术加工,使之展现全新的面貌。
通
过对清三代景德镇官窑陶瓷设计与生产的系统研究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陶瓷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它是陶艺家的感情、素养、生活经历和艺术技巧等主观因素和客观现实相结合而物化的结果,所以深化创新的陶艺作品是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形式美、材质美、抽象美、技艺美等因素的综合体,这一切都表明陶艺作品的深化创新必须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的艺术价值并不表现在描绘了多少生活内容而在于它表现了多少别人之前没有发现的艺术新天地,开拓了多少新的审美领域,散发了多少新的感人气息。
总的说来,清三代景德镇官窑的设计成果是我们民族的艺术之花,它的艺术风格作为中华民族曾经热衷的造物形式已成为不可磨灭的文化传统,它光辉灿烂的成就足以令我们的子孙后代引为骄傲,但时代需要我们担负创新的任务,历史留给我们一条重要的启示就是勇于接受,勇于思变,要不断大胆地实践才能有所发展,也只有适当的放弃,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才能创造出新的生命力。
陶瓷艺术已成为一个发达国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吸收现代绘画和现代雕塑的精神,但又不同于绘画和雕塑而赋予现代陶艺以新的概念。在泥土与水的融合中独辟蹊径地寻找一些特殊的语言,在装饰效果上积极学习清三代景德镇官窑的设计精髓,寻找突破口,把陶瓷艺术的创造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从而开拓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陶艺。
注释:
[1]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北京,2004,第361页。
[2]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香港,1993,第 213页。
[3] 分水法又称渲染法 ,是瓷绘中使用较多、艺术效果较明显的创新手法。通过渲染使纹样具有深浅不同、浓淡相宜、层次分明、立体感增强、装饰效果逼真的特点。此法大多用于山峰处 ,用色浅淡或根本不施色 ,愈往山脚颜色愈浓 ,而且渲染得错落有致 ,层次分明 ,把山的明暗体现得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 蔡毅:《清代粉彩瓷识真》,江西美术出版社,南昌,2005。
[2](清)蓝浦,(清)郑廷桂著,连冕编著:《景德镇陶录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济南,2004。
[3] 中国硅酸盐协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北京,2004。
[4] 王光尧:《中国古代官窑制度》,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4。
[5] 王宁:《论唐英对瓷业的贡献》,《中国古陶瓷研究》第 10辑,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4。
[6]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香港,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