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红木炒作内幕:盲目投资套牢难解围
发布时间 2015-01-01 浏览 50663 次
而,几经震荡的红木市场却成为许多收藏者的失乐园。有些想把红木当作股票来炒作的人,则经常要面临被套牢的风险。资深红木界人士透露,一般消费者买了红木家具后,就算升值了,也无脱手的途径。偶尔有商家为了炒作,会回购一些家具,但是回收价格都比市场升值的价格低很多,所以消费者也舍不得出手。但是当红木价格下跌的时候,就更没有脱手的渠道了,甚至连很多“大款”存放在家具厂的原料,都无法脱手,被彻底套牢。在红木行业内,现在也存在一个奇怪现象,部分家具企业特别是红木家具企业都不愿意卖成品了,因为炒作缘故,往往连木材的成本价都收不回。解密炒作内幕,看清背后黑手业内人士介绍,近几年,红木市场经历了几次大小范围的非理性的暴涨和暴跌。不少红木厂家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红木价格,手上聚集大量红木木材,却不加工,指望着囤积红木就能多赚几桶金。无独有偶,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曹静楼也表示,大红酸枝只是被管控,并不是完全禁运,而有不少人则借机囤积木材,人为扰乱市场秩序。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如下一些内幕。红木市场炒作的规律一般是这样的:首先是一小批职业炒家,他们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悄悄地进入一个资源独占性的领域,大量地囤积其中最好的产品。随后,他们可能用一年,也可能是更长一些的时间来包装概念,热炒其稀缺性和收藏价值,掀动行业的超常发展。接下来,投资者向红木产地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就成为经销商,所在区域的红木全部通过经销商销售。产地和经销商供销体系形成后,一级经销商就会与二级、三级经销商联手,抬拉红木各类产品价格。一级经销商通过绝对垄断权,留下70%左右的红木囤积,拿出30%左右的份额,通过“价格联盟”进行跨区域拉抬,将价格拉升到购买价格的5到6倍,再抛售给二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继续联合抬拉,达到满意的价位后才抛售给三级经销商。由于一级到三级经销商层层囤积、层层抬拉价格,结果只用三成流通原料炒作,就能实现购买价格比最初购买价格高出10倍的结果。而后一批商人迅速加入这个战场,淘这股风潮中的第二手金。他们让这个行业呈现出遍地开花、生机勃勃的场面,人们通常称之为“一个产业诞生”。除了对市场流通量的控制,还需要在媒体上制造一些吸引眼球的新闻。2006年年底,“国人专购”的标签第一次出现在红木家具上。当时,北京70%的红木卖场都贴出了这样的标签,宣布黄花梨、紫檀木、乌木和老鸡翅木类家具停止对外国人销售,此举轰动了京城。紧接着,更极致的炒作手法开始上演,一些红木家具商推出了直接用黄金回购红木家具的办法,有经销商称:“我们有1000克、500克、200克、100克不等的金条摆在现场来换稀缺木料。”红木和黄金之间,巧妙地被商家们画上了等号。事实上除了金丝楠木、海南黄花梨等极少数红木外,许多红木并没有商家说的那样稀缺到“快绝迹”了。经过上述一系列操作,价格被拉高,不少商家开始买空卖空、拉高出货,拿股票市场中的手法来炒红木,泡沫膨胀到一个高度有价无市,自然就崩盘了。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