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放大镜观察下,可发现大多数为斜势切入釉面,并似蝉翼或蝇翅在光照下闪现白色,这是一切后仿汝瓷均未能达到之难点,即使是清代雍乾御器厂的仿品,因多数纹痕都进行染色,反而弄巧成拙,成为鉴定中的相反依据。以上我们虽然是谈论汝瓷纹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的很长时间里,文博界和收藏界一些人对汝瓷特征的某些观点,存有绝对化的倾向,其中对汝瓷纹片的认识不全面,很多人认定汝瓷必有纹片,事实上宋代汝瓷并非都有纹片,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早有论述:“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官、哥窑器,单就纹理来看,的确有些相似,即使是纹痕的颜色,也有很相近者。尤其是两者如同为鱼子纹,则辨别更要仔细,明代高廉《遵生八笺》说:“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同。”文博界前辈陈万里论及哥窑时说:“此种百圾碎(即鱼子纹),同样能在南宋郊坛下官窑的碎片上见之。”在这种情况下,对官、哥窑器的鉴别,须结合胎釉、器型、窑艺等特点进行。不过,官、哥窑器各自都有一种纹片,是二者互不交叉的,即官窑牛毛纹,哥窑金丝铁线。牛毛纹,其纹痕粗壮且长,多数在琢器上呈经线走向,如牛毛自上而下垂披于臂。存世的宋官窑器中,有的器物仅有若干根牛毛纹,有的器物只局部有1根或2根,其余则遍布网格纹。金丝铁线者,金线呈金黄色,纹片小,纹痕细;铁线呈黑色或褐黑色(极少数有偏色),纹片大,纹痕粗。
对宋代纹片瓷,虽历代均有仿制,但由于原料、窑炉工艺、工匠技能等因素都发生变化,因而都达不到逼真的程度,国内几家主要博物馆所藏清代御窑厂仿汝官哥窑器,也只可说是近似而已。清代和民国时期,景德镇民窑作坊仿哥釉瓷较多,有一些产品并不比御窑厂仿品逊色,同时还把哥釉与青花结合起来制成哥釉青花瓷。现代仿汝、官、哥窑器的产地较多,河南、浙江、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均有仿制,除极少数还可以说得过去之外,大多数相去甚远,有的不堪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