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過水晶的科學分析及驗證之後,我們來看看水晶的分類。水晶的分類是五花八門,通常大致可分三類:1.Crystalline Varieties (顯晶類)、2.Crypto crystalline Varieties(隱晶類)、3. Special Varieties(特別類)。
一.Crystalline Varieties(顯晶類):
平時我們觀賞到由多條六角形水晶柱(六方晶系)生成一簇的水晶簇,便是屬於Crystalline Varieties顯晶類,如白水晶、紫水晶、黃水晶、粉晶、髮晶、虎眼石等皆屬此類。
二.Crypto crystalline Varieties(隱晶類):
隱晶類水晶外觀是一塊塊的,不是成六角水晶簇狀,但他們卻也是屬六方晶系的。但我們不能以肉眼觀察到他們的六角形結晶,因為結晶的體積極為細小,需以顯微鏡協助下才能看到六角形結晶。而此類水晶非常平滑,因為結晶之間有"水化矽石"填補。瑪瑙便屬於此類。
三.Special Varieties(特別類):
這類水晶和一般水晶分別很大,難以歸為顯晶類或隱晶類,所以歸納為特別類,例如結晶古怪嶙峋的Skeleton Crystal(骨幹水晶)、水晶內有山水星像圖案的Phantom Crystal(幻影水晶)等皆歸納為此類。
OK!大家知道水晶的大概狀況之後,我們最後分析一下天然水晶和人造水晶的最大不同點。
天然水晶遍佈全世界,多產自巴西及烏拉圭等南美地區,亦有產自青藏高原,他們生長在地底或洞穴深處,氣壓需要約地面氣壓的2至3倍,並且要有含飽和二氧化矽的地下水源源不絕供應,溫度需在550-600℃間,經過數萬百年、甚至是過千萬年的時間,二氧化矽便結成水晶,等待人們去堪探發掘,這是天然水晶昂貴的原因。
但現在科技發達,而且對水晶的需求量又更加的與日俱增(在前面已經大概描述過水晶的科學功能)。所以我們就在工廠中模擬石英的生長環境,大量生產水晶切割成晶片,以滿足工業用途(例如石英錶、電腦中的CPU便需要晶片)。這就是人造水晶,俗稱養晶。
在工廠生產的水晶生長速度相當驚人,可達到一天0.8mm,一般工業用途的3cm厚石英,大約38日便可生成,所以價值遠不及天然水晶。人造水晶價值偏低,生長速度快,一塊要磨成水晶球的石英,不用半年便能生成,而其他水晶鍊子的小珠生長時間則更短,但天然水晶卻要用上數千萬年的時間。所以很多奸商也把人造水晶訛稱天然水晶販賣,大家要小心啊!天然水晶在大自然中吸收了數千萬年能量,這是人造水晶絕對不可比擬的,我們常常帶水晶在身上改變自身的能量及磁場,但是我們絕沒看過有人戴一顆CPU(中央處理器晶片組)在路上晃ㄚ晃的來改變自身的磁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