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窑青花瓷鉴藏可从五处入手
发布时间 2015-02-07 浏览 50967 次
器中,有特殊题材的东西很受市场欢迎。像中国嘉德曾经拍出的一件“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大捧盒,起拍价8万元—12万元,最后以25.3万元成交。

  “还是要以稀缺性为原则。”胡志勇强调,尤其是有明确纪年款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决定官窑青花瓷器价值的因素有三个:传世量的多少、烧制水平的高低和设计制作时的规格高低。传世量少、烧制精美的价值就高,供皇帝使用的一般要比供皇后使用的价格要高。另外,胡志勇指出,在乾隆之后,御窑厂曾经卖出过残次的官窑青花瓷,比如有黑点的等,这多少影响了它的价值,但对稀有品种影响不大,在收藏投资时要注意。

  鉴别可从五处入手

  随着清代官窑青花瓷器尤其是清中期官窑青花瓷拍卖屡创高价,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仿制品,有些甚至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这对官窑青花瓷的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鉴别真伪显得十分重要。

  清代官窑青花瓷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开放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吕成龙认为,官窑青花瓷器深受皇帝个人审美趣味和艺术鉴赏水平的影响,因此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了不同特点,这也成了鉴定官窑青花瓷器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讲,可以从五个方面来鉴别不同时期的清代官窑青花:

  首先看造型,包括线条的收放、形状等。康熙时期的造型,硬朗挺拔;雍正时期造型秀气柔和;乾隆时期造型、工艺复杂。康熙时期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比如双陆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总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达几十种,乾隆之后造型就没有大的创新了,基本延续前期的造型品种和风格。

  第二,胎釉彩。康熙时期特点是“紧皮亮釉”,釉面紧绷在胎体上,胎很硬朗,断口像贝壳一样硬,断面像糯米糕的切面一样细,蓝彩透彻亮丽。雍正时期的胎最白,含杂质最少。乾隆时期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第三,纹饰。纹饰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皇帝的审美情趣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康熙时期,山水人物故事、“刀马人”较多,体现古代战争场面、战马嘶鸣的大场面较多,而康熙后期社会已经安定下来,则有耕织图等。雍正时期已基本没有“刀马人”纹饰,花卉、花鸟颇为流行,讲究秀美,布局也更加合理。乾隆时期纹饰复杂,装饰繁缛,受西洋的影响较为明显,比如有西方妇孺、儿童画等等。

  第四,款识。官窑款多六字、四字的,比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从字体上看,康熙时期多楷书款,雍正时期楷书、篆书并重,乾隆时期重篆书,嘉庆、道光时期多篆书,咸丰以后又开始重视楷书。从笔画上看,康熙时期笔画有力,而雍正则显得工整规范。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