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景德鎮窑青花壽字紋研究
发布时间 2015-02-08 浏览 47551 次
壽字圖, 寓意“瑞獸呈祥”。還有一件青花大蓋罐,器身則篆書100個壽字,蓋面篆書9個萬字,寓意“萬壽無疆”。從嘉靖朝開始,宮廷所需的禦器大多就已由民窖的“官古器”户燒造,即官搭民燒。至萬歷后期,官窖已經衰落,而景德鎮的民窖則發展到了一個輝煌的時期。隨着明末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擴大,景德鎮的民窖作坊一部分已從家庭小手工業作坊轉變了雇傭制的工場手工業作坊。此時民容在裝飾圖案方面,揎弃了過去官窖皇室的束縛,完全以滿足市場需求為目的。壽字紋飾裝飾瓷器的大量出現,正是反映了當時老百姓祝壽文化的興盛。圖六為天啟民窖青花壽字紋碗。

壽字常做為獨一的紋樣裝飾,形成一種新穎的時髦樣式,并流行到20世紀初。在封建社會,健康長壽的觀念中常常混雜着宿命論的迷信觀念, 由于缺乏科學的衛生保健知識, 即使在王宮貴族中間,長命百歲也只是空想。清朝的皇帝除康熙,乾隆外,都不能稱為長壽者。在陶瓷藝術中,壽字的字體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有規律的變化着,字體和裝飾手法均可以放映時代特征。到了清代,粉彩取代了青花,成為當時瓷器裝飾的主流。但青花瓷器仍然是景德鎮瓷器最大宗的產品。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達到了我國制瓷工藝的歷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藝和品種,大多有所提高和創新,造型和裝飾也比明代更豐富多樣。在壽字紋飾形式上也不例外,更顯得煩瑣和市俗,民容如此,官窖更如此。康熙帝執政期間對瓷器燒造傾注的心血,遠遠超過明代君王,從而使景德鎮官營瓷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燒制出一大批清新明秀,典雅宜人的青花瓷精品。正如清人朱琰《陶雅》所說“雍乾兩朝之青花,蓋不逮康容。然則青花一類, 康容雖不明清之濃美者, 亦可以獨步本朝矣。”就青花品類而言,其成就“獨步本朝”是毫無疑問的。收藏于北京故官的康熙青花萬壽字大尊是存世稀少的珍品,是陶瓷壽字紋裝飾的代表作。尊高77厘米,口徑37.5厘米,足徑28厘米。造型端穩,胎體厚重,在胎體上整齊排滿10000個不同形態的青花篆書壽字。口部77行,每行2字,出沿部48行,每行l字,頸與腹部最密集,共130行,每行75字,足部48行,每行l字。口,沿,腹,足四個部位的壽字統統加起來,不多不少正好10000字。書風嚴謹,筆畫勁秀,排列整齊,縱橫成行。字的大小肥瘦全依瓶身造型的起扶而定,錯落有致,收放自如。口邊的舒朗與勁部的緊凑形成鮮明的動感對比。肩部以下隨着瓶體的內斂,字體也由寬變窄順勢而收,而足部再次向外擴張。這樣一松一緊,一收一放,使字密而不亂,多而不繁,充分地展現了篆體書法之美。書寫每一個字都需要全神貫注,一絲不苟。倘若每天寫100個字的話,需要100天才能全部完成,比起描繪山水風景的圖案要費數倍的人力物力。據迄今公開的資料來看, 同樣的青花萬壽字大尊,康熙朝只傳世兩件,均是故宮舊藏。是景德鎮禦窖廠子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專門為慶賀康熙皇帝六十大壽而燒制的壽尊。

但經過了三朝盛世以后,

從18世紀末開始走向下坡。隨着社會經濟的衰退,在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景德鎮瓷業,不論是官窖還是民容的生產,都是每况愈下。官容器中,由于光緒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焉慈禧五十,六十,七十壽辰,因此在光緒官容中出現了大批的為壽慶典禮和賞賜所用的瓷器,其中就出現大量的壽字紋裝飾圖案。民容中青花壽字裝飾主要焉書寫團壽,以盤子等日用器居多。

從直白到含蓄,再到直白,從元代景德鎮出現青花繪畫開始,世人又多了一種對長輩表達感情,祝福老人的方式。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上層統治集團已經出現“上酒獻壽”的原始的祝壽活動。《詩經,小雅.天飽》雲:“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可見古人對祝壽禮儀之講究。從古至今,按民俗,老人到六十歲以后,每逢生日,要為老人祝壽,親朋帶壽酒,壽桃等禮前去祝賀。老人的兒女或者孫子,孫女則出面辦“壽酒”,邀請親朋好友參加酒宴。瓷器酒杯,大碗等生活器物當然也成為壽宴必備的,定制書寫壽字的瓷器,不僅表達后輩對老者的祝福, 同時也增添了壽宴的氣氛。 元明清三代每個時代景德鎮容青花壽字紋裝飾各有特點,反映了各個時期壽文化在陶瓷上的體現,為我們更好的研究傳統民俗禮儀提供了很多的資料。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