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玉髓的人工处理品的鉴别
玉髓的人工处理主要是染色和热处理用于染色的玉髓(包括玛瑙),通常都是白色至灰色的,或是浅色的,但并非所有玉髓都能被染色,那要视玉料的致密程度而定。染色质量好的产品,颜色鲜艳而稳定,染色质量差的甚至会褪色,这与染剂的选择和染色的技术有关。实际上市面上大部分的玉髓产品(包括玛瑙)都经过染色处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玛瑙的热处理与热处理的“血玉”原理相似,通过加热处理使某些浅色玛瑙变为红玛瑙。这种红玛瑙又称为“烧红玛瑙”,其色带边界常是一种渐变过渡关系,不如天然红玛瑙色带之间界线分明。因其颜色稳定而鲜艳,与天然红玛瑙并无太大的价格差别。热处理也被用于染色过程中,以使所染颜色更加稳定。由于玉髓价格低廉,区分天然与人工处理晶并无太大意义,通常只求其美观便可。但要注意与玻璃之类的区别。
(二)古玉器的鉴别
古玉的鉴别相对新玉来说要复杂得多,因为它包括的内容更多,专业性更强。古玉的鉴别不仅仅是对玉质的鉴别,还包括年代的鉴别、形制及用途的鉴别以及背景的鉴别等。由此可见,鉴别一件所谓的“古玉器”。是真是假,是一件极不简单的事情,确实需要专家来解决。我们普通顾客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但学习些常识却有好处。因为,真品固然不容易定,但却可以发现假的特征和证据,从另一方面来讲,同样也可以少上当。
1.古玉器的鉴别内容
古玉的鉴别,在行业内通常包括这样几部分内容,一是鉴别玉质,二是鉴别器形,三是鉴别古玉器的年代,即古玉器的制作和使用年代,四是背景情况的鉴别等。
1)玉质的鉴别 .
古玉常见的玉质通常有蛇纹石玉、独山玉、蓝田玉、软玉、绿松石、玛瑙及少量翡翠等。玉质的鉴别相对其它方面来讲要简单一些。我们可以运用前面讲过的鉴别方法试着去识别它们。但有些出土古玉由于年代久远,常会有钙化现象,即由于地下水等的腐蚀,玉器的部分或全部已变成了白色或黄白色不透明状,这对玉质的鉴别会有很大影响,通常需要经过专业人士检测后才能确定。
2)形制及用途的鉴别
对一件古玉器而言,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对其定名。要定名就必须弄清楚它是什么器型,以及是做什么用的。这对于有文字记载之后制作的玉器来说相对容易一些,而对于原始社会至夏商等早期而言,则非常困难。考古学的发展使得很多器型都有明确的定义,可仍有一部分由于没有找到实际证据仍然要靠推测。在古玉器的形制及纹饰一章中,我们介绍了很多较重要的器型和纹饰,它们都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可帮助我们鉴别。读者在实际购买中可以相互比照。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古玉的形制可以仿制,须小心谨慎。
3)年代的鉴别
古玉器的年代,对其价值有重大影响。一件殷商时期的玉器自然要比明清时昂贵许多。这是其文物价值所在。年代的鉴别,考古行业内谓之“断代”,就是判断一件玉器出自什么年代。有时这是一个令专家也深感头痛的问题,因为准确断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常听说或读到这样的描述,即某玉器制作年代在某时代以后至某时代之间,如“明末清初”、“唐宋之间”等等。只凭种、器型、琢工等,而无旁证资料,则只能大概断代。出土古,因墓葬中有其它随葬晶的参考,甚至有铭文等记录存在,则断代相对准确。
4)背景的鉴别
所谓背景即是指玉器主人的身份和玉器所经历过的较著名的事件等。同样一件玉器,是乾隆皇帝的,还是普通富商的,这之间价值相差万里。玉器的背景越高贵越著名,则其价越高。
上述四个方面都是考古学家在鉴别古玉器时必须要进行的工作,通常也是极专业的工作。而一般消费者通过对各时代的器型及纹饰特点,以及琢工工艺特点等情况的了解,可以建立古玉器不同时代特点的基本概念,对玉器的购买选择一定会有帮助。
2.古玉器的仿冒品
古玉器的仿冒品包括假质古玉器、假代古玉器、真质假代玉器和假质假代玉器四类。
假质古玉器:以价值较低的玉质或劣质古玉器,有意冒充或无意误定为高档玉质古玉器,但时代不假或误差不大者,被称为假质古玉器。比如以蛇纹石玉质古玉器仿冒同时代软玉古玉器等情况。这种情况,则只需鉴别玉质。只要注意玉质不同的特征,用前所讲的鉴别方法仔细观察和鉴别便可。
假代古玉器:是以时代较新的古玉器,有意冒充或无意误定为时代较老的古玉器,而玉质不假或不明者,可称为假代古玉器。如以明代古玉器冒充汉代古玉器等。这种情况下主要是解决断问题。仔细观察玉器的造型、琢工及其特征、纹饰的内容和表现方法,以及局部线纹与整体布局的关系等。将这些特征与各时代出土的典型玉器相对比,便可较准确地断代,即恢复其真实时代。
真质假代玉器:即玉质是真的,而时代是假的。也就是新玉仿古玉器,称为真质假代玉器。如现代制作的软玉仿汉代玉器,假冒汉代软玉古玉器,此即为真质假代玉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玉质酷似出土古玉,常有各种作假手段。最多见的便是仿制沁色或钙化现象。钙化也被称为“灰沁”。
天然的沁色与玉质往往呈过渡关系,没有截然的界线,且其沁人深度也有深有浅。灰沁也是如此。而人为仿制的沁色多是染色而成,通常可见颜色尤富集于裂纹中,且颜色往往比较均匀一致,给人不自然的感觉。
而“灰沁”的仿制,则常常在玉质外加石灰浆,而后放人微波炉中处理,形成钙化的外壳。也有用烧制等方法作假的,用以仿“鸡骨白”等古玉。这种方法制成的“灰沁”,仅为凝结于玉质表面的一层,与玉质之间通常界线分明,没有过渡关系。若发现所谓的“古玉器”通体“钙化”,不见玉质,便要小心。一般总要想办法找到露出玉质的部位(俗称开窗位),仔细观察玉质和灰沁之间的关系,便可有收获。
假质假代玉器:顾名思义,即为玉质和时代均作伪的玉器,称之为假质假代玉器。通常是以低档玉料或非玉质材料制成仿古玉器,以冒充高档玉真古玉器。比如以蛇纹石玉或塑胶、松香、玻璃等材料仿制古玉,以冒充软玉古玉器。这些材料仿制的古玉器,常用泥浆等糊于表面,干燥后仿冒出土之古玉,很有些人上当。其实以塑胶、松香伪造者,掂感很轻,一掂便知是假;玻璃仿制品,可用强光照射其露出质地的部位,或可发现气泡;蛇纹石玉与软玉的鉴别方法前面都已讲过,只要仔细观察会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