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古玉的鉴别
发布时间 2015-02-20 浏览 50669 次
。积石种的可以看到加工痕,旋痕、坨痕全部都看的到。

“次”,这个次就是次生物,也就是二次生成的物质,我称之为次生物。随着长时间的埋葬,玉本身会生成一种物质,这个物质高出玉表面,不是玉体本身的物质,为单晶体,是附着在玉体上面的,次生物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像刚才讲的“肥”也是一种次生物,还有一种次生物就是高出表面的叫“嘎巴”,相当于存在表面的皮,不规则的皮,高出原加工表面的皮,就叫“嘎巴”。还有一个就是“晶体”,高出表面,用灯光打这个次生物它显示一种宝石的光泽,体现一种像水晶的晶体状。

“过渡”,指的是一种层次,即玉熟了以后的颜色,玉受沁的颜色以及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就是沁色通过石门进入到玉里,这样形成的层次叫作“渡”。“渡”存在于沁色中,沁到玉之间。

“浆”,就像牛奶泼到水泥地上,是毛面的水泥地面上,等干了,那种感觉就叫浆。而那个浆是能盘掉的,但盘掉它还会再出,古玉距今埋葬了几千年,我们盘剥才几个月、几年或者几十年,你是盘不净的,它会再出,直到最后,脱了胎,吐净了,才不会再出了。真正的浆,它遇微酸,遇高温会熔化。把古玉放在80℃左右的水中,一会你就会看到从玉里面像火山喷发一样吐出一种灰色或白色的浆柱,从水里面看徐徐上升,几个孔都在吐。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