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公元前206年,项羽在谋臣范增的策划下,设了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欲除去劲敌刘邦,建立霸业,但在宴饮过程中,项羽因讲义气而犹豫不决,急电得范增向项羽频丢眼色,并且三次举起随身所佩之玉块,希望磺羽快作决断(跌,决同音),杀掉刘邦渡过险关,最终灭项兴汉,建立了大汉帝国。
“《玉环》的典故”——战国晚期,秦王政曾遣使送一个玉连环给齐国,并对齐国说:这连环上的两个环,没有人能分开,齐国人足智多谋,能不能把它解开呢?想以此不可解之环试探齐国的虚实,齐国的王后听罢来使之言,拿来铁锤,把玉环打破了,并对来使说,我们已遵命打开了连环。秦王政知道此事后,认为齐国有宁为玉碎的精神,所以就不敢再存伐齐之心了。
“弄玉吹箫”弄玉是古代神化传说中的神仙佳人,据说是秦穆公的女儿,生时正好有人南来一块碧色美玉,一周岁生日时,宫中摆了很多珍珠宝石,其女独抓此玉,弄玩不舍,因起名为弄玉,弄玉长大后姿容光焕发绝世,聪明能干,善于吹箫,不用乐师,就能自成音调,穆公令巧匠剖此玉做成箫,弄玉吹之,声音如凤鸣。穆公宠爱此女,特为她修筑“凤楼”,楼前建有高台,名曰“凤台”,随后穆公欲为其女寻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箫引凤,弄玉成亲,乘龙快婿的典故。
“女娲补天”--相传远古之时,天柱倾塌,九州崩裂,大火燃烧,洪水汪洋不息,民不聊生,女娲炼以五色石补苍天,挽救了众生,又将补天石多余之石散后落在大地,“千样玛瑙万种玉”由此而来。这个神化将玉说成补天之物,可见我们民族对玉有着特殊的喜好。
“雨花玛瑙”--在南京的中华门外,有一座满是砾石的小山岗,相传在1400多年的梁朝,有一位和尚云光,曾经在这里讲经说法,直讲得顽石点头,落花如雨。从此这里就有了很多花纹美丽、色泽鲜艳的小圆石子。(雨花石)人们认为这是从天上降下的雨花,因此把这一带叫做雨花台。
“水仙的眼泪”--珍珠中国古代传说,在南海外有一种鲛人,他们像鱼一样在大海中生活。鲛人善织一种薄的丝绸,做鲛绢,更为厅特的是,鲛人在悲伤哭泣时,滚落的眼泪是美丽的珍珠,而且珍珠的圆润与否与月亮的盈亏有关,月圆之夜珠亦圆,月缺之夜珠亦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他写的七律《锦瑟》中,第五句就写进了这个传说,即:“沧海月明珠有泪”。国外的古老传说:涨底的贝类到海面上,当它张开贝壳时,正好有露珠或雨珠落入,不久就变成了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