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的轨迹
发布时间 2015-03-11 浏览 51995 次
有出新之处,作品风格独特。

元代的玉龙大体模仿唐代玉龙,但身躯比唐细长,婉蜒游动,显得威武而有生气;角琢雕为勾角或单岔鹿形角;张口、嘴角在眼角前,有的带火焰纹肉嗜;眼睛细长,如丹凤眼,紧贴在粗眉下,眉骨突起,显得很有神气;另外,嘴、鼻、眼占头部的三分一。元代玉龙头型细长,发毛长长地飘拂在脑后,有的为一绺;有的分成两股,飘拂在龙头部的左右两边或上下。此时玉龙尾多自后腿下穿过,尾尖上翘;元早期为秃尾,后期出现带五至七个光舌的火焰尾;腿部粗壮而长,关节处有细长腿毛向后飘拂;龙掌较厚实,龙爪锋利以三爪为多,爪部多团成球状;小腿上有表示筋骨毕露的短小阴刻线纹,这一特征为元代龙及其它兽纹的共同之处。另外,元代玉龙在脖颈部,大腿与身躯连接处都留有深雕的痕迹,体现了元代玉雕技艺粗犷有力的风格。

明代的玉雕工艺较前代进一步发展,作品精细规整,镂空雕刻更加复杂细致,出现了"三层透雕法"、并继承了宋、元开创的“花下压花”技艺;元代使用的多向打孔的管钻镂空法,在明代时也得到更广泛的运用,最典型的是透雕玉龙游于众多花叶之间。工艺复杂,手法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明代玉龙的头部线条刻划很深,鼻子上翘,在装饰如意云头后,鼻孔出现上卷的胡须;龙头多呈四分之上的侧面,均刻双目;双目为小圈点眼,依龙头上下排列,或斜排列。玉龙的发型随时间推移而演变:早期向后飘拂,中期向上冲,后期为前冲。龙尾分若唐龙式的秃尾和本朝典型的卷云式长须尾两种,明代龙腿较长,小胫细瘦,并布满了密集短小的直线,排列整齐。龙爪有三、四、五爪。但以四、五爪龙居多,呈风车球状,为明特有。龙腿关节处毛表现手法有许多种,如刻小云头。云头上再刻出短小的直线等。

中国玉器的发展,到清代进入颠峰时期。这时,以宫廷玉器为代表的清代玉雕,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加工技术之高,装饰之华美,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

清代的玉龙,头部发毛丛生,根根竖起,呈披头散发状,没有什么规律;头型较明代略短,双目的眼形及排列如明代,以上下排列为多;龙眼多为虾米眼,比明代更为突出;清代的龙眉,腮部以锯齿状线纹处理(明嘉、万时期出现,清代盛行);龙身躯短粗,雕琢笨拙;腿尾多为锯齿状,有的雕为一绺;龙爪有三、四、五爪,但以四,五爪居多;龙爪是一爪在后四爪在前,雕琢不如明代的有力;尾部延用明代,但较明式龙尾宽大。此时还盛行仿古玉雕,由于过于讲究精工与规矩,造型与纹饰都显呆板。

以上是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玉龙的发展变化,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玉雕的发展。但纵观历史,玉雕工艺的发展均与国家盛衰关系密切,国盛,则玉业盛,国衰,则玉业不振。因此讲,“玉雕,乃国事也1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