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代书画投资要点(二
下一主题:古代书画造假类型
明代玉龙的头部线条刻划很深,鼻子上翘,在装饰如意云头后,鼻孔出现上卷的胡须;龙头多呈四分之上的侧面,均刻双目;双目为小圈点眼,依龙头上下排列,或斜排列。玉龙的发型随时间推移而演变:早期向后飘拂,中期向上冲,后期为前冲。龙尾分若唐龙式的秃尾和本朝典型的卷云式长须尾两种,明代龙腿较长,小胫细瘦,并布满了密集短小的直线,排列整齐。龙爪有三、四、五爪。但以四、五爪龙居多,呈风车球状,为明特有。龙腿关节处毛表现手法有许多种,如刻小云头。云头上再刻出短小的直线等。
中国玉器的发展,到清代进入颠峰时期。这时,以宫廷玉器为代表的清代玉雕,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加工技术之高,装饰之华美,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
清代的玉龙,头部发毛丛生,根根竖起,呈披头散发状,没有什么规律;头型较明代略短,双目的眼形及排列如明代,以上下排列为多;龙眼多为虾米眼,比明代更为突出;清代的龙眉,腮部以锯齿状线纹处理(明嘉、万时期出现,清代盛行);龙身躯短粗,雕琢笨拙;腿尾多为锯齿状,有的雕为一绺;龙爪有三、四、五爪,但以四,五爪居多;龙爪是一爪在后四爪在前,雕琢不如明代的有力;尾部延用明代,但较明式龙尾宽大。此时还盛行仿古玉雕,由于过于讲究精工与规矩,造型与纹饰都显呆板。
以上是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玉龙的发展变化,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玉雕的发展。但纵观历史,玉雕工艺的发展均与国家盛衰关系密切,国盛,则玉业盛,国衰,则玉业不振。因此讲,“玉雕,乃国事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