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脑的线形变化
搭脑是椅子上端的横梁,因坐时后仰脑袋搭于其上而得名。另外,巾架、盆架、衣架上面的横梁也引申称作搭脑。其基本形式有圆形、扁形、方形三种。
在三种基本形状的基础上,又变化为直线的、弓背形曲线的,向上翘起的曲线,中间突起两边下滑的曲线,还有圈椅后背的椅圈顺势延至前端扶手的曲线等等,可谓千变万化,线形各异。但不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都共同具有流畅、挺秀的特色。
雕与嵌
使用雕刻手段装饰家具,见于战国,使用镶嵌手段装饰家具,始于商周。可见雕嵌用于家具的历史悠久。
雕嵌的技法,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到明代,已经非常成熟。从明代家具的实物中可以看出,在小面积的雕、镂、刻、嵌中,刀法平稳有力而准确,转折灵活,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小巧别致,极富有生气。
明代家具的雕刻手法,主要用浮雕和透雕。偶而用圆雕施于盆架、中架的搭脑两端。
浮雕也叫凸雕,就是所雕纹样突出平面,它与阳刻的不同在于:突出的纹样,也要以其形态的需要作深浅不同的处理,而阳刻只作平面突出纹样。
透雕则是留出纹样,将底子锼空,使纹样锼空突出。
圆雕是雕出立体的实物。
明代家具的牙板上多用浮雕,偶而用透雕,而挡板上则多用透雕。
明代家具上的雕刻题材非常广泛,有取古代之夔纹、螭纹、龙纹、凤纹、绳纹、云纹等。也有植物纹的折枝、牡丹、卷草、灵芝等。
在家具上用嵌也比较广泛,有不少家具在坐椅的背板上,桌案的横枨上,嵌以小块玉石和不同色调的木饰,造成木材的色调与纹理的不同效果,也很新巧。
明代家具的雕、嵌是工精意巧。雕刻用得很广,坐椅背板,镜架、盆架的牌子,床榻的围子、桌案的牙板、牙头、绦环板等处,都可见小面积的雕刻。用得恰到好处,没有贪多滥用和多余累赘的毛病。令人感到精巧、典雅,无法挑剔。
明代家具的装饰,除以上雕嵌而外,还有难以数计的边缘线脚--即冰盘沿线脚。
明代家具,不取繁缛的装饰,不以富丽华贵为美。它以典雅、质朴为自己的独特风格。只在局部作精致小巧的装饰,突出她简素无华、落落大方的特点。这也是后代赞誉她为"明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