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还察觉到该瓶白釉与蓝釉结合部位的个别处有露胎现象。露出的胎骨呈白色,而且白度极高,它与底足胎色形成明显反差。显然瓶身和瓶底用的不同一种瓷土,瓶底为元代麻仓土,瓶身为现代高岭土。
5.足圈外壁有切削打磨痕。
综上所述,该瓶应为接老底之新作。据我的分析推断其制作过程如下:
造假者先找来一件元代残器的底足,再根据足圈大小配制一只梅瓶瓶身。为保证上下两部分在釉烧过程中能收缩比例一致,需先将上釉前的瓶身烧至瓷化。再根据瓶身下部的直径大小用砂轮切削磨足圈外壁使之相互吻合。由于整个器物在釉烧前已经瓷化,所以只能采用“吹釉”或“涂釉”工艺。又由于瓷化后的坯体丧失了吸水率,所以釉面很难涂抹均匀。分段制作的瓶体原本要在生坯时粘接,把瓷化后的瓶身和底足粘接在一起,其粘接强度几乎等于零,在二次烧成冷却过程中由于应力作用,又使之断裂成两段。由于釉成断口的一致性是证明上下两段曾为一体的唯一证据,所以不能进行修复,只能进行简单粘接,否则将欲盖弥彰更令人生疑。可能是在出窑或粘接时不慎,又把底足摔成两半。造假者为了使该瓶展现出传世旧貌,将汽油溶液的沥青溶液灌入瓶中进行涮里(最常用的作旧方法)。由于底足上有一道裂缝,沥青溶液由此渗出,污染了一部分底足。
除上述作伪方式之外,我最近还见到一件更奇特的东西。过去行内人所说的“老胎新工”,多指明清瓷器。即在明清素胎瓷器上加工新的彩绘图案。而我见到的是一件仿汉代青瓷罐,它是把光素无纹的淘罐,加工成有猫头鹰造型和纹饰的青瓷罐。此罐做工极佳,无论是胎质、造型、纹饰和自然旧貌都很难看出破绽。我查阅有关资料后发现,只有浙江省德清县博物馆出土了一件青瓷猫头鹰器盖,像这样完整的器物从来没有过。造成我对此罐产生怀疑有两点:一、经科学鉴定,该罐釉质老化系数为0.08,与汉代青瓷老化系数不符。二、釉色与质胎不符。观其胎质应是采用还原焰烧成的,再看其黄釉,又应是氧化焰烧成。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后经调查方知,它是出土的陶器上加盖一层流动性极差的釉料,再用工具刻画出猫头鹰纹饰,经一千多度氧化焰烧成。其作伪手段之高超真是前无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