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去漆(保旧工件除外)
一般是用细砂纸轻轻打磨,较硬的部位使用刀刮。去漆时不能破坏原有的精雕部分,比如桌案类家具腿部常见的“一炷香”线脚,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风化,十分脆弱,一旦磨掉,除非线脚改制别样,否则就成为永久损坏,再怎么修也回不过神来。
5、配料和木工整修:
看清家具本身的木质及损坏程度及部位,实在需要配料,需找到同质,同色,同纹的老木料搭配,且要选择相对色浅的材料。
即使情况特殊也要尽量使用木材纹理相近,颜色稍浅的材料代替。如腿足、扶手、角牙等部件,如果还有对称的另外一半在,就必须按照原样复制。如果同时缺失,则需要根据整件家具的形态风格,进行搭配和补充。比如圈椅背板上常用的挂牙是最不易保存下来的部分,其长度方向就是其纹理纵向延伸的方向,而在其宽度方向上,由于纵向木质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弱,而挂牙一般又很薄,通常不会超过五六毫米厚,很容易因纤维分离而断裂,只能选用同样材质的老材进行粘贴。胶合前需刨光粘合的表面,控制纹理方向一致,以消除明显的粘合缝隙,如不行则需要从新制作。最难修复的是雕刻的部位,图案缺失后,需用同样的风格修补,而每个时期,每个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尽相同,即使使用同样的材质,明眼人也能看出破绽,何况大多雕刻部位的损伤是由于部件过于纤细,一旦局部腐朽或碰撞后,只能保留这种残缺美。比如个仕女,缺只蝙蝠什么的,得以同样的风格修补好。
6、拼板:
拼板时拼板面和侧面要成九十度角,胶合拼接要经过压力和一定温度处理。一般采用卡子固定4—8小时,卸出,停放24—48小时,拼合后的整板要求无缝,平直,外表无胶印,无开裂现象。
7、试装:
将各部位修整后的零件进行初装。为避免家具添新料,可根据侧板和门子的大小进行缩框。要求:保持原来外观各部件及框架结构严紧、合理。
8、组装:
按家具原结构进行合理组装,榫卯结构严紧,边框平直,无胶印,表面光滑,四脚操平。
9、配铜活:
有些箱柜的铜活坏了,也得按原来的式样做一个,如吊牌、面叶、活页、套脚、包角、牛鼻环子等都是中国传统家具不可忽视的饰件。从制作工艺上分镂空、錾花、打毛、做旧等,连点点斑斑的绿锈也做得出,很有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