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片蕴含的思古幽情
发布时间 2015-04-10 浏览 46124 次
诸多乡镇中是不多见的。张泽一名最早见于明万历年间所立《乡约所恒产碑》,碑文中有“结为小聚”之语,因此张泽镇的发端是在明朝中后期。明清时期镇上大姓有潘、蒋、徐、吴、沈、张等,民俗淳厚,重视科举仕宦,出了不少地方文化名人。小时候听到镇上老人谈起陈年旧事,舒缓而饱经沧桑的声音,目光中流露着对家乡先贤的崇敬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也引发了我对历史文化追溯的兴趣。后来我迷上了瓷片的采集,就很重视把捡拾瓷片的地点与当地名人第宅等联系起来研究,于是一些与这些瓷片相关的故事就成了我记忆海洋中色彩斑斓的贝壳,这些贝壳是那么令人珍爱呵,以至于我在与藏友欣赏瓷片时就会不自觉地讲述有关遗文轶事。

有一片民末清花瓷片就是我经常对之沉思鉴赏的珍藏之一。瓷片较大,通高6.5厘米,底足径5.7厘米,唇口外壁绘花卉纹,底足双圈内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由于所存残件较大,因此可以辨认出这是一只日用小碗。细审此碗,造型轻巧,碗壁厚薄一致,唇口外沿和足墙外侧均有数条弦纹,青花发色幽雅,平涂青料的特征与明末相似,但明显异于万历以前制器。由此数端,结合明末民窑盆、碗制器底足多有书写成化年号的特点,我认定此碗的制作是在明天启至崇祯年间。明代后期,随着经济的衰退,官窑一蹶不振,而此时民窑却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其构图的新颖和笔触的率意,使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为入清后制瓷业的繁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明末青花碗残件是我在二十多年前张泽镇东北部一处墙基旁偶尔获得的。这个地方在明清时期是东隐禅院所在地,其前即镇上著姓蒋宅。当明清易代之际,作为著名抗清志士和文学家陈子龙的学生,蒋宅的主人蒋雯阶募兵起义,后几经周折投奔明末江南小朝廷唐王,任职兵部司务,后升御史。失败后隐为道士。雯阶在明末是著名文社几社同人,诗文华赡典丽,博通经史,熟谙兵法,可惜权佞当道,未能一展其经世之学。传说蒋宅后还有一个称作“兵书墩”的土墩,是蒋雯阶赴闽参加抗清斗争前掩埋所藏兵书、兵器的地方,长期以来一直是浦南一处重要的人文遗迹,而时移世变,现在欲觅其旧地已渺不可寻了。

然而,每当我手扶这块瓷片时,我的心中总会升腾起一股忠义之气,而我的眼帘也会隐隐出现一个长身玉立、风姿高洁的文人志士。轻轻叩击,瓷片的声色是那么悦耳动听,而其承载的历史又显得如此厚重,瓷片的青幽的光泽与抗清之士义无反顾奔向战场的身影如蒙太奇般交替

映现在我的脑海里,不知不觉间,我的眼里突然充溢着泪水,不能自已。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