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家具的作伪方法分析
发布时间 2015-04-27 浏览 49999 次
p>

  利用完整的古代家具,拆改成多件,以牟取高额利润。具体做法是,将一件古代家具拆散后,依构件原样仿制成一件或多件,然后把新旧部件混合,组装成各含部分旧构件的两件或更多件原式家具。最常见的的实例是把一把椅子改成一对椅子,甚至拼凑出4件,诡称都是旧物修复。这种作伪手法最为恶劣,不仅有极大的欺骗性,也严重地破坏了珍贵的古代文物,我们在鉴定中如发现有半数以上构件是后配,应考虑是否属于这种情况。

  (五)更改装饰

  为了提高家具的身价,投机者有时任意更改原有结构和装饰,把一些珍贵传世家具上的装饰故意除去,以冒充年代较早的家具。这种作伪行为,同样也是一种破坏。

  (六)贴皮子

  在普通木材制成的家具表面“贴皮子”(即包镶家具),伪装成硬木家具,高价出售。包镶家具的拼缝处,往往以上色和填嵌来修饰,也有的把拼缝处理在棱角外,不仔细观察,极难发现。做工精细者,外观几可乱真。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家具出于功能需要(如琴桌、为了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需采用非硬木做框架),或是其他原因,不得不采用包镶法以求统一,不属于作伪之列。

  (七)调包计

  采用“调色计”,软屉改成硬屉。软屉,是椅、凳、床、榻等类传世硬木家具的一种由木、藤、棕、丝线等组合而成的弹性结构体,多施于椅子、凳子、床榻的面心。明式家具较为多见。与硬屉相比,软屉具有舒适柔软的优点,但较易损坏。传世久远的珍贵家具,有软屉者十之八九已损毁。由于制作软屉的匠师(细藤工),近几十年来日臻减少,所以,古代珍贵家具上的软屉很多被改成硬屉。硬屉(攒边装板有硬性构件),原是广式家具和徽式家具的传统作法,有较好的工艺基础。若利用明式家具的软屉框架,选用与原器材相同的木料,以精工改制成硬屉,很容易令人上当受骗,误以为修复之器为结构完整,保存良好的原物。

  (八)改高为低

  为适应现代生活的起居方式,把高型家具改为低型家具,家具是实用器物,其造型与人们的起居方式密切相关。进入现代社会后,沙发型椅凳、床榻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为了迎合坐具、卧具高度下降的需要,许多传世的椅子和桌案被改矮,以便在椅子上放软垫,沙发前作沙发桌等。不少人往往在购入经改制的低型古代家具时,还误以为是古人流传给今人的“天成之器”呢。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