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田黄的收藏与伪造田黄
下一主题:印石中的“三贱”
赏石是一种审美活动,它受审美主体,即赏石者的阅历、学识、个性、心态、年龄、职业等因素的影响。现代赏石的理想境界应该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存,高雅与世俗融合。目前石界存在一种不良风气,一些所谓名家动辙拿自己的观点、标准去评判他人,甚至讥笑石农为“石猪”,这是很不应该的。赏石不是文人雅士、达官富商的专利,世俗百姓同样有自己的赏石理念,为政者从中看到事业和升迁,为文者找到慰慰藉和文章,经商者看到财富和运气,平民百姓看到收获和福气,总之,有一千个赏石人,便有一千种心情和数不清的联想。从赏石个体讲,只要体验到了美,便进入了赏石的理想境界。因此,赏石要走高雅与世俗相融合的路子,赏石理论应该百花齐放。
赏石的目的在于赏心悦目,在于松弛紧张的身心,因此赏石者应注重美趣,摒弃功利,使人品与石道达成一致。奇石不言最可人,它的美体现于赏石者的内在感受,也是赏石者人格魅力的体现。就赏石过程而言,赏石始于激情的进发,随之是平静,然后达到中和,“中和”是中国的传统审美准则,中和之美是赏石的理想境界。只有赏石者的人格与石之品格相一致,赏石才可能达到中和之境界。时下有人把玩石等同于经商,一方面标榜自己,把自己包装成赏石“大师”,指点众石,评点玩者,妄言优劣、高低,而私下里却把奸商的一套拳脚使出来,坐收渔翁之利。殊不知赏石之道,尤重人品,有石道无石德者,虽有才识,必遭唾弃,只有品性高雅的有德者才能在赏石文化中达到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