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明清家具增值的奥秘
下一主题:西藏家具和内蒙古家具
书上图说所示,样样和他墙上挂的石屏特征吻合,这一发现让张辉激动不已,要知这块石屏曾经得到张传伦先生多高的评价呵!张传伦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余生也晚,玩古廿载,寓目石屏,类此者不过三五片……"
那一刻,张辉说他体会到了收藏者"闲情偶得"的狂喜。且不说此物升值空间翻了好几倍,单是那份无意偶得,两两相望而不认,直到后来才发现其价值的这一过程,真像是和恋人经历了一次心有隔膜,之后突然冰释前嫌、豁然开朗的感觉。
讲求知音的收藏情结
在张先生的展品中,有一个七巧桌因其造型独特引人注意,据记载,这类组合式家具始见于北宋黄伯思、宣谷的《燕几图》。明人戈汕也曾叫过"蝶几",虽称之为"几",拼合后却成一桌。它由七张不同大小、形状不一的高几组成,平面看有如"七巧板",可随意排列组合成不同形状。此类家具的传世实物并不多见。
一对专门研究中国古代智力玩具的美国夫妇,多次来看展品中的这个"七巧桌",把它定为"智力家具"。他们言之有据地说,现在国内这类造型的"七巧桌",北京只有颐和园有一个,苏州留园似乎有一个收藏。
收藏古家具已有一定成就的张辉说:"就如古人弹琴,讲究知音,其实收藏家具也讲求知音。我的藏品,第一个问价的人,我要的价格一定特别低,因为这表明他和我有同样的审美意趣,我俩的眼光相同。也就好像,我喜欢的东西,你也喜欢,那么我就很开心,我愿意低价转给你。"
这位古家具收藏家谈起收购家具,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许多人都说我买的东西价格贵,那是因为我喜欢,如果喜欢了,错过而不买,想起来会后悔。有的东西,如果不当机立断,及时出手,就会造成擦肩而过永远不能再见的遗憾。所以,遇到喜欢的,我就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