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雕洋花茶几
此几横45厘米,纵45厘米,通高91厘米,几面方形,四周起拦水线,几面之下的四沿饰如意垂云朵边,束腰甚高,透雕西番莲纹,束腰之下的托腮上浮雕流云纹,拱肩展腿式腿足。牙子及拱肩上满饰西番莲花纹,四条腿子下方安四面平罗锅枨,足端雕外翻云纹马蹄。此几做工精湛,雕刻细腻。从其雕饰的图案来看,很明显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紫檀木主要产自热带,大致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至赤道地区,在我国生长不多,这就决定了清代皇室必然要从海外进口这种木材。从第一历史档案馆收存的内务府造办处资料里可以发现,清宫每年都要斥巨资从海外购买大量的紫檀木,为帝王之家营造宫室,打造家具。如乾隆二十五年六月初一日,“造办处钱粮库谨奏为本库存贮紫檀木五千二百余斤恐不敷备用,请行文粤海关令其采买紫檀木六万斤等摺。郎中白世秀,员外郎金辉交太监胡世杰转奏奉旨知道了,钦此。”应该说,清代对海外紫檀木的采买是带有掠夺性的。因为当时紫檀木的主要出口地区是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国家,而在清代,这些国家和地区是大清帝国的附属国。由于清代皇室四处派员毫无节制地开采,使南洋地区的优质紫檀木材很快就被采伐一空,所有的紫檀木绝大部分集中到了中国,存放在广州、北京等地。以至于十七世纪中期以后,当欧洲人逐渐登陆到南洋地区后,已看不到大料紫檀木了。而这些少得可怜的紫檀木,在他们眼里也视若拱璧。因为他们从未见过紫檀大料,误认为紫檀无大材,只能用其制做小巧玲珑的小件器物。据说在拿破仑的墓前放有一只五英寸长的紫檀木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讶和羡慕。及至西方人来到中国,见到故宫和圆明园内存放着许多紫檀大料的家具后,叹为观止。以后通过各种手段,将清官珍藏的紫檀家具,运出境外一部分,才使世界认识到了清宫紫檀家具的深刻文化内涵,从而掀起了中国家具的研究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