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国之瑰宝”、重3500公斤的玉器“渎山大玉海”,是元代忽必烈犒赏三军时盛酒的器物,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为中国划时代的艺术珍品,也是世界宝玉石发展史上罕见的杰作。但问世700多年来,其玉料一直众说纷纭,未能认定。最近,由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亚洲珠宝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华宝玉石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论坛上,经过20余名国内知名玉器考古、收藏专家仔细观察、研究,并与南阳的独山玉矿样品反复对比、鉴定,认定制作于元代、现陈列于北京北海公园团城的“渎山大玉海”玉料为南阳独山玉。至此,一桩“千古悬案”一锤定音。
三、南阳玉雕产业 :“玉雕之乡”名不虚传
南阳玉雕走遍天下。这是对闻名世界的南阳玉雕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前,南阳的玉雕就已经初步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阶段,镇平县的玉雕销售总额在1974年时就达到了1490万元,成为全省外贸第一个超千万元的县。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南阳玉雕业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地发展壮大起来。上百人、几十人甚至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大大小小加工企业迅猛发展,短短10年间就增加到1.1万多家。时下,无论在天南还是海北,在异国还是他乡,只要有玉的地方,都与南阳有关。南阳玉雕人已遍布全国所有大中城市及许多城镇,在那里加工、生产及营销产品。
镇平如今已是全国最大的玉雕生产加工集散地,除了南阳玉之外,其原材料来自全国各地和缅甸、阿富汗等12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20多万人,加工企业达4000多家,形成了20多个各具特色、规模不等的块状加工销售带,年产值达10亿元。镇平县城的玉雕大世界,石佛寺镇的玉雕湾市尝翠玉玛瑙精品市尝榆树庄玉镯市尝贺庄摆件市场等专业玉雕市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据了解,全国做玉器生意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南阳市镇平人。提到镇平县,就不得不提一个素有“玉雕之乡”美称的小镇,那就是石佛寺镇。“村村都有机器响,家家一片琢玉声”是该镇的真实写照。1992年建成的亚洲最大的珠宝玉器专业市场,总投资650万元,占地32亩,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容纳商户800余家,每天接待数千客商,年销售额达2.4亿多元。近年来,该镇已拥有玉雕专业村16个,专业市场4个,从业人员2万多人,各类玉雕加工企业(户)4000多家,年产销各类玉器产品1300多万件,产值5.6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
如今,在镇平县,玉雕已成为该县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县85%的乡镇都有玉雕加工业,专业村近百个,石佛寺、晁陂等8个乡镇村村可闻雕琢声。国有、集体、个体、中外合资等各种形式的玉雕加工企业有1.1万多家,从业人员11.7万人。在国内,凭着南阳玉雕产品的名声和质量,10多万南阳玉雕的经营者,将5000家销售门店开遍了全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许多旅游景点都有南阳玉雕出售,使玉雕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国内市场,年销售产值达10亿多元。
四、南阳玉雕节:特色文化促进特色产业
市场拉动产业,为使玉雕业形成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南阳先后在南阳市区开辟了卧龙路玉器一条街,在镇平县城建起了玉雕大世界,在石佛寺镇建成了贺庄摆件市尝榆树庄玉镯市尝石佛寺翠玉玛瑙精品市尝玉雕湾市场等4大玉雕专业市常此外,南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把集产、加、销一体化的玉雕产业作为全市的特色经济、支柱产业,着力打造,十多年来,通过一年一度的国际玉雕节,加强了与国内外玉雕业界的联系与沟通,加快了玉雕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玉雕节,南阳人把触角伸到了海外。把眼光瞄向了国外大市常依靠南阳玉雕产品的一流质量,利用口岸转口、自营出口和在国外设立销售窗口等多种形式,南阳把成批成批的玉雕产品销往美、日、德、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成交额达8亿多元,南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通过玉雕节,南阳把特色文化注入特色产业,通过嫁接融合,提升特色经济的内涵。南阳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玉文化”博物馆,召开了全国“玉文化”研讨会,申报了“独山玉”原产地保护标记,组织了全省玉雕精品展评会……
通过玉雕节,南阳市有效地把“玉文化”融会到玉产业当中,提升了玉雕产业层次,将文化品牌转化为了现实生产力,从而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相信2004年的玉雕节,将会进一步强化南阳玉雕的品牌优势,实现普及与提高的互相促进,进而带动招商引资与经贸活动的开展,加快南阳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事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