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木代表了清式家具的文化属性,特别是精雕细刻、百宝镶嵌、描金装饰之后,恰好吻合清朝权贵和富豪们追求奢华、显赫之风,与明代黄花梨家具的审美情趣迥然不同,形成了清代家具独有的精神风貌。
我国自古即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之一,这种紫檀在明代尚有大料,但随着对紫檀需求量的不断增大,特别是皇家官府的大规模采购,导致紫檀的过度采伐。到了清代中期前后,就连细小紫檀木也被砍伐殆尽,以至造成紫檀来源的枯竭。因此,清中期以后制作家具就以红酸枝木替代紫檀了。
这样,繁荣一时的紫檀家具迅速走向衰落,紫檀大材更是尽为中国所有。当一向认为紫檀无大材的欧美人看到中国如此之多的豪华紫檀家具时,无不为之惊叹羡美。因此,早在19世纪后期,中国紫檀重器便被西方人当作至宝不断求购而去。紫檀家具身价倍增,也得之于西主人士的大加吹捧。
2、红木及其家具
红木是酸枝木的俗称,主要产于印度,我国广东、云南及南洋群岛,多可成大乔木,分布较紫檀广。红木木质坚硬,重量较轻于紫檀,呈浅红颜色,但随着时间增长和空气氧化,逐渐变成深红和黑红颜色。有光滑滑细密纹理,并有轻微馨香气味。其主要缺点是在热和潮湿的变化中容易收缩或膨胀,这也是红木家具易“走形”或散架的主要原因。
红木家具是乾隆时期家具使用的主要材料,它是在紫檀、花梨等日见匮乏之后才大量进口的。红木硬质程度略次于紫檀而强于花梨,棕眼比紫檀大,又不似花梨的细匀若毫毛纹。其中老龄色深者多仿紫檀,经打蜡上光并长期存放后常变成黑红或紫红,颇有紫檀家具的质色美;而色浅带漂亮斑纹的红木与黄花梨比较接近,多有用以仿制明式黄花梨家具。红木家具是继黄花梨、紫檀家具以后我国传统家具又一重要历史阶段。
在清代家具中,最常见是各种各样红木家具、上至清廷官府,下至庶民百姓,虽然品味高低不同,格调雅俗有别,但都投入了崇尚红木家具的潮流。在各个阶层中,可以不知道什么是黄花梨家具,什么是紫檀家具,而对红木家具却几乎无人不知,甚至有人将传统高级硬木家具一概成为红木家具。
3、瘿木及其家具
瘿木又称“影木”,它并非专指某一种木材,而是对各种树木所生瘿瘤的统称。这种瘿瘤是树木发生病变或被创伤后留下的硬疤,在结构上形成奇曲多变的纹理,同时也多含树胶,材质比树木本身要硬重得多。瘿木的种类很多,有楠木瘿、桦木瘿、柏木瘿等。
瘿木是一种装饰“美材”,在制作选料时总是被放在家具最佳的视觉部位,例如椅子的靠背和桌案的面心,格外隽永耐看,以提高家具艺术性和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