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体制而言,东周与汉代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分封制的末期,后者是集权制的开端。而在文化形态上,楚风汉韵,有很多相同或类似的地方,这时期玉器的装饰面上,同样也离不开文化大背景的影响。东周至汉代玉器饰面上的共同特点,是镂空图样的大量出现。与前期阴阳线纹玉器饰面完全不同的是,镂空图样饰面的出现,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设计形态上的改进,更是玉器艺术日趋成熟的表现。早期玉器的镂空纹样,显示更多的是工艺上的尝试。这时期玉器的镂空饰面是技法、艺术以及艺术主题的完美再现。龙、凤不再做成独立的玉器个体,更多的成为玉器饰面的重要纹样。将其镂雕在璧面中间,显示出天地和谐,事物完美,更是社会团结、人民同心合力的象征。将其镂雕在璧的两侧,左右相背,既显示出华夏大地龙凤文化的和平共处,又反映出龙凤文化的个性与张力。将龙逐渐做大,凤逐渐缩小;将龙凤拟人化,人格化;将龙塑造成发号施令的统治者,越来越霸气,将凤描绘成言听计从的驯服者,越来越文静。龙是力量、权力的象征,凤是优雅、美丽的化身。
东周玉器饰面内容的完整性,得益于形式的完美。现在平面设计大家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的祖先虽没有经过正规的艺术训练,但对艺术设计法则早已烂熟于胸,在玉器装饰艺术设计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左右俯仰、阴阳向背的镂空纹样,应用得游刃有余;呼应顾盼、大小环抱的镂空图形,安排得出其不意;参差错落、轻重承复的镂空画面,运用得无可挑剔,处处显现出这时期玉器画面的装饰美,成为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的不朽之作。
玉器装饰风格的改变,始于唐代。东周至汉代高超的玉琢技术,在魏晋南北朝大动荡的社会变革中基本失传,以至唐代玉雕,缺少了传承的基础,失去了一份历史包袱,却多了一份探索精神,以致唐代玉器的造型、饰面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一改东周至汉代以镂空为特色的玉饰风格,大胆地采用浅浮雕技术表现主画面,获得一时的成功。
玉器装饰面上的立体景象,宋元以后才多见,主要得益于雕刻工具的改进与雕刻技艺的提高。论艺术成就与艺术效果,宋元时期玉器的立体景象最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浮雕技术与镂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花中套花,花下压花,花中套叶、画中出画的艺术效果。二是不仅仅局限于图案的表现,还能在方寸之间表现人物故事、历史题材以及风物人情,春水玉、秋山玉是其成功的范例。明代玉器的立体画面试图进一步多样化,画面下铺以锦地,以形成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有一部分运用得相当好,但相当一部分玉器由于要在有限的面块上琢磨过繁的内容,因而显得有点零碎。清代以名家名作为蓝本,雕琢成大件玉山子,场面宽阔,将复杂的平面内容加以立体展示,不失为玉雕艺术上的一大创新,与当时的竹刻、刺绣艺术有相似的艺术趣味,可谓异工同曲 。